2022年以来,九乡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小组长、城管片长全面开展旧村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方案,以点带面,全面推进。2022年,九乡村累计出动工作人员983人次,出动机械设备260辆次,投入经费170万元,清理垃圾2686吨,整改问题3262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
九乡:抓攻坚 护生态 推动乡村人居环境再上新台阶 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落实河长制度工作,加强河道整治。九乡村共投入10多万元对辖区内7条河道的脏、乱、差以及违建等乱象进行了整治,确保饮水安全。结合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垃圾清理及环境整治和管理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养殖、企业偷排偷倒,关停和取缔6家污染源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近年来,九乡村一直严格按照市、镇统一部署,大力开展水污染整治,通过对辖区河道进行全面整治,大力整治生态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村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为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九乡村加大对垃圾中转站及公厕等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科学规划,投入“振兴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经费”80多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及公厕。公厕与垃圾中转站建成后,可进一步提升九乡村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二是严厉打击企业偷排偷倒和非法养殖,关停和取缔涉水污染源企业;继续加大山头林地巡查力度,杜绝非法养殖反弹现象。三是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启动民生微实事工程,建成全长680米的大高新河河堤围网。
2022年,九乡村累计出动人员983人次,投入经费170万元,对7条村民小组的老旧围村巷道,沟渠进行全面清理,共清理积存垃圾、建筑材料等2686吨,硬底化巷道5200平方米,明沟改暗渠1980米,三线整治83处,三清三拆三整治65处,危房改造12处,新改造四小园13处,整改全镇巡查暗访反馈问题658个,问题整改率始终排在全镇各村(社区)前列。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九乡村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所有、谁使用、谁受益、谁管理原则,将基础设施养护纳入常态管护和运行经费保障,探索建立收费机制,基本建立职责明确、经费稳定、设施运行良好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做到有机构履行职责,有队伍专业管理,有资金持续保障,有群众广泛参与。一是常态管护。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对美丽乡村后期管护实行属地管理,成立长效管护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长效维护管理机制,将管护责任具体落实到人,真正做到了常抓不懈、常态长效管护。二是职责分工。成立由村支书任组长的美丽圩镇建设工作小组,各村小组长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推进,城管片长与村(社区)分管的两委干部全面协作、全程发力、全域整改,全面掀起美丽圩镇创建热潮。三是队伍管理。设立由驻村干部、村民小组组长及副组长、城管队员和网格员的专项行动队伍,各小组人员日常巡查每周不少于2次,发现问题及时向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小组汇报。常态化的巡查,确保了发现问题能及时整改,切实推动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得以高效有序进行。
大埔村,位于清溪镇东南部,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近年来,大埔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中央、省、市、镇关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注重从实处着手、从关键处突破,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大埔:重实效让乡村振兴看得见、摸得着
注重实效,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让乡村振兴战略“看得见、摸得着”,所有辖区居民都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好处,大埔村真抓实干、创新举措,以“战必胜”的决心,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不断优化、完善村居环境。
加快建设便民利民的基础工程建设。2018年清溪镇开展非公企业中实施“党建领航 携手社区”共建行动。岭南公司企业选中大埔村宗祠周边的道路作为扶贫项目作为新村公园,大埔村民也有多一个新的娱乐场所;2021年大埔村利用“民生微实事”项目资金,对大埔沿路靠近村庄的约300米长的坑洼泥路段进行硬底化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进一步改善了大埔村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解决道路扬尘滋扰居民以及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等问题。
加快喜闻乐见的人居环境整改工作。积极响应、全面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2021年来,大埔村共计出动600人次,出动机械设备120辆次,投入经费48万元,清理垃圾500吨,整治黑点80个,整改问题680个。其中城乡环境535个,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15个,小微水体6个,危旧农房1个,三线5个;硬底化巷道450平方米,明沟改暗渠500米。成立了以村环卫主任为工作中心、城管部门为主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小组,配合相关牵头部门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及时对上边所反馈的问题完成整治并拍照记录,形成相关工作台账。
结合扶持政策推动经济发展。2021年6月,镇委镇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据大埔村现有情况及发展困难进行具体分析,经过反复论证,制定了《大埔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工作方案》,结合扶持方案,大埔村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着重以打造全域旅游配套项目、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加快桃源路升级改造、开展镇域跨村共建、续建原有工业厂房、利用民生专项资金、调整区域控规范围、加强乡贤村企协作等九大方向为主。
结合优势资源做好规划指导。2022年大埔村乡村振兴规划通过结合契爷石水库湿地公园,打造与其相接壤的大埔村健身景观绿道及配套停车场设施;结合清溪镇对口扶贫产品及特色农副产品,打造扶贫农副产品展览园;对大埔村村委会前绿地进行景观改造提升,建成兼具文化、休闲、宣传功能的康源公园;对大埔村沿东环路街心公园进行景观改造提升;对辖区内进行环境整治及智能停车设施改造提升等共5项建设项目。提前做好规划指导,发挥优势资源,提高村内人居环境水平,完善村内基础公共设施及配套体系,同时满足大埔村居民文化娱乐需求,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集体经济收益。
强化根基,大力推进村风文化繁荣。要发挥文化凝聚人心、坚定信心、引导村民的作用,提振精气神,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全村社会文明程度。
深化文明村风培育。2013年大埔村修订村规民约,主要涉及爱国爱党、土地城建、家庭美德、遵纪守法、维护集体、门前三包、弘扬正气等方面。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整治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建成大埔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志愿服务队,现有志愿者3人;成立村民调解机构,现有机构成员6人,近三年来调解村民矛盾纠纷8次。
丰富文化活动开展形式。日常积极开展、组织居民广场舞活动、居民篮球比赛、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各类文化活动,提供村民最迫切需求的文化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快提升整体队伍水平。围绕打造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村干部队伍,大埔村“两委”干部6名,党组织委员5名、村委委员3名(其中2名干部交叉任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联社理事长“三个一肩挑”。村“两委”干部中男性4人、女性2人,平均年龄45岁,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主要以管理学专业为主。整体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均得到进一步优化,为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更坚实的人才保障。
注重做好人才培养。通过提升工资福利待遇、物质补偿等保障措施,吸纳了一批高校毕业大学生等加入基层工作,以先跟进文秘工作了解村委会全面工作再细化分配职能部门的方式,培养、完善所纳人才的系统思维,培养全面思考的能力,为谋划推动村发展注入了更强动能。
党建引领,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组织活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推动党建资源向乡村聚集,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落实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等工作制度,设立党员责任岗,村内38名党员在疫情防控工作、服务社区群众、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工作中,始终坚持模范带头、冲锋在前,形成“党员带头群众赞,群众跟着党员干”的良好局面。
加强公开透明大小事务。全村共有40名村民代表,定期听取村民委员会工作报告、村股份经济财务工作、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审议决定本村建设规划、经联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有关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重大事项,并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和村规民约做好党务、政务、财务民主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