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樑围:抓工改、抓环境、移风俗 打造现代化美丽幸福乡村样本
渔樑围村总面积1.25平方公里,下辖渔樑围、朱屋、谢屋等3个村民小组。截至2022年9月,渔樑围村总资产为15626万元,经济总收入为3168万元,经济纯收入2286万元。近年来,渔樑围村严格落实镇相关决策部署,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坚持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 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是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坚持“打造样板、抓点促面、整体推进”的原则,推进渔樑围村民小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朱屋村民小组美丽乡村升级改造工程、谢屋村民小组品质村升级改造工程,通过逐巷逐路进行硬底化、改造“四小园”、墙体彩绘,整治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清拆村民私自搭建的菜园、窝棚等举措,全村焕发出“干净、整洁、有序”的崭新面貌。今年以来,渔樑围村共出动工作人员390人次,投入改造资金200万元,改造巷道硬底化3350平方米,墙体彩绘1000平方米,整治水沟2处共2050平方米,累计清理垃圾560处共1230吨。
二是着力提升村容风貌。渔樑围村做好建筑立面风貌改造提升,以乡愁为主题,分别把朱姓祖训、党建主题饮水思源、农耕文化、柑橘时代、五羊话语、粤港澳蔬菜基地、明天渔樑围七大主题内容,用墙体彩绘形式带出渔樑围村的昨天、今天、明天,让老村换新颜,焕发新活力,把乡村历史文脉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相结合,实现了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通过打造街头小景,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闲置地、边角地开展“四小园”和公共绿地建设,绿化美化村内环境,累计打造小公园4个,改造“四小园”20个。
三是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将渔樑围新村内新居北街、正圳路、新居路等多条主要道路、巷道升级改造为柏油路,持续打造村内道路宽敞舒适的村间“走廊”。因地制宜整合银兜工业区绿化带为停车位,共划制550个车位,有效解决车位紧缺、停车秩序混乱的问题。升级改造三角公园和市场公园,建设谢屋村小组儿童主题公园。
坚持以提质增效为重点 狠抓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全面推进“工改工”。统筹推进“工改工”建设,以规划撬动土地价值、让空间倒逼产业转型、用改革激活市场动力。“出珠岗厂”工改工项目完工,引进高新企业承租,经济效益相比拆建前提升7倍多,通过“工改工”释放土地承载空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土地提质增效,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
二是高效推进城市更新项目。发挥城市更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驱动力作用,高效推进“渔樑围更新单元”及“渔樑围工业区产城融合更新单元”项目,确定东莞市南洋置地有限公司前期服务商资格,并正式签订前期服务协议。
三是推动全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地制宜推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以产业为核心,以集约为前提,以效益为导向,全方位拓展与优化本村集体厂房物业及用地。
坚持以乡风文明为保障 狠抓文明创建活动
一是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渔樑围村村规民约最初制定于2006年,通过多年的实施管理,结合渔樑围村实际,不断完善村规民约的实用性、合法性,不仅填补了社会管理、政策法规的空白,还增强了本村的文化自信,让本村“积极进取、勤俭节约、诚实友善”的品德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2020年,渔樑围村村规民约获评东莞市城乡社区治理优秀村规民约范本。
二是扎实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将村级党员活动室、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等有机整合,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按照“十一个一”建设标准逐渐完善阵地建设,提升各类阵地设施功能。注重“打通贯通联通”,实现资源共享,向村民群众传思想、传政策、传道德、传文化、传技能。今年累计开展文化宣传、党员教育、市民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志愿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共25次。
三是推动树立典型模范。推进“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家园”“绿色家庭”等创评活动,评选出市“绿色家庭”1户,镇“美丽家园”5户等一批身边典型,成为弘扬新风正气的榜样和示范,引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渔樑围村蔚然成风。
坚持以治理有效为基础 狠抓基层治理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高标准严格要求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民主选举产生渔樑围村新一届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村工联会、团委和妇联新一届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中有“两委”班子成员、辖区优秀青年代表、优秀妇女代表,也有“两新”组织优秀代表,实现了班子结构合理优化和全领域覆盖,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建立了党建工作和群建工作“共建互促、优势互补、党群工作一体化”的工作格局。
二是立足岗位为民办实事。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党员走出工作岗位,走进社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加强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良好的党员服务氛围。
三是夯实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平安根基。全面排查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建立重点稳控人员台账。抓好治安联防队伍建设工作。及时更新治安联防队硬件设施,加强人员培训,开展24小时巡查,保证辖区内的平安稳定。
浮岗村:抓党建、提品质、育人才 推动旧村破局谋振兴
浮岗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下辖柏朗、光朗、老围、新围、田螺涧、乌鸦落洋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约2.7万人。近年来,浮岗村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和镇关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2022年1-9月,村、组两级经济收入约4223万元,较去年增加321万元,同比增长8.23%,村组两级资产总额32178万元。
因势谋划区域产业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浮岗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谋划区域产业发展。一是狠抓城市更新工作,积极盘活旧有空间。目前,浮岗村经济发展项目中,开展的城市更新单元有2个,浮岗村香芒西路商住更新单元项目进展顺利,计划明年初单一主体挂牌,招商确认开发主体并于2023年7月动工建设;田螺涧及市场周边近15万平方米作为第二期城市更新项目,现正逐步有序开展工作。二是升级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宜居程度。拟定2021-2025年“微实事”便民工程计划,建设了文化体育公园,全面提升了周边体育设施配套,满足群众参加体育运动需求;升级改造了柏朗西街、马田街、浮岗市场路道路,扩宽区域路面,有效解决了区域交通安全隐患,带动了附近村民增收。三是优化农贸市场品质,改善市场环境。浮岗村积极推动浮岗市场按照规范型农贸市场标准制定升级改造方案,历时5个月完成升级改造,有效提升了市场风貌和管理水平,为群众提供了更好的购物体验。
倾力提升生态宜居品质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浮岗村聚焦生态宜居,致力于通过环境治理打造绿色村居。
一是开展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在全村范围内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着力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弱项”问题,推动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截至目前,浮岗村共投入200万元对柏朗、光朗、新围、老围、田螺涧、马落洋6个村民小组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共计出动1577人次,清理垃圾422吨,整改问题3704个,拆除窝棚房及违章搭建铁皮棚等68间,拆除占用公共巷道搭建鸡棚、灶台等116处,路面硬底化4290平方米,明沟改暗渠3155米,建设四小园14个。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统筹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浮岗村通过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累计清理房前屋后、街巷、老旧村民区等区域乱堆乱放3380处,拆除沿街破旧雨棚、遮阳棚等破旧附属设施73处,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33个,乱搭乱建、违法建筑3处,累计整治占道经营乱摆卖、公共空间乱贴画、车辆乱停放行为536宗,三线整治249处。村容村貌及村内秩序明显提升。
三是积极落实环保督察巡查工作。浮岗村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日常巡河,及时反馈及处理河道污染问题;坚决落实上级工作精神,督促辖区内有关企业安装油污环保装置,及时整治河道、沟渠等水域漂浮物和障碍物;打通截污管网“最后一公里”,改善和提升水环境质量,确保企业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四是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浮岗6个村民小组均设立专项巡查小组,各村民小组人员日常巡查每周不少于2次,发现问题及时向村人居环境整治指挥部汇报,确保违规现象可以得到有效整改。同时,为提升群众参与度,工作人员还利用各村民小组户代表联络群等通道发送通知,并组织工作人员入户派发宣传材料,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多措并举凝聚合力。
着力丰富乡村文化内涵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浮岗村注重发挥优秀文化凝聚人心、提振精神、引导村民的作用。一是持续建设文化场地。浮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有2900册图书可供阅读,同时站内空间较大,为村民提供沟通交流的场地,同时,站内还不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和理疗等活动,为村民提供相关生活服务,进一步丰富实践站的功能。二是用心打造文化彩绘。浮岗在新围祠堂旧村墙面上绘就古训、鱼塘、碉楼等彩绘,凭着村民淳朴的感情将老照片里的样子画上去,凝结村民共同的文化记忆,为下一代留下文化传承。三是创建美丽宜居村。浮岗村投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482万元,制定清溪镇浮岗村美丽宜居乡村景观提升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在景观提升方面项目包括打造三角公园、榕树头公园、建设儿童公园及党建公园等内容,精心打造一批文化景观。四是培育村居文明新风。浮岗村成立扶贫助困基金会,专项基金帮扶困难家庭看病就医、子女读书等;开展模范家庭评选,积极做好典型案例的宣传推广工作,助推乡风文明建设,以榜样之力引领村民阔步向前。
全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浮岗村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班子成员按“一岗双责”要求履行分管领域党建工作责任,形成权责更加明晰的党组织架构;定期开展“双报到”系列主题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加强村民自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2019年已修订村规民约;2021年顺利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三是加强群团建设,聚合工青妇力量,进一步强化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