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汤圆,俗称“仙圆粄”,是清溪的客家传统美食,象征着团团圆圆,红红火火。元宵节前,范小娇又开始组织员工制作咸汤圆了。这次将为清溪环卫工人送上一碗热腾腾的咸汤圆。
范小娇是清溪镇清园山庄负责人,可谓是清溪客家饮食文化的“深耕者”了。“普通话叫汤圆,我们客家人叫仙圆粄。我从小就跟着我妈妈学做咸汤圆,做到现在,已经做了几十年了。”她乐呵呵地说道。说到这里,范小娇还透露了一个让汤圆软糯弹牙的小诀窍——“先用少量糯米面做成几个面坯,放入沸水中煮熟后,取出再和入大量糯米面,这样做出来的汤圆不会发硬,口感会软糯。”
与传统甜汤圆相比,客家咸汤圆有着另一番风味。范小娇说,制作客家咸汤圆的秘密,就在于对“咸”的调和。首先,备好的糯米粉加入盐、水和油,反复搅拌、揉捏。在范小娇等客家厨娘们的巧手下,筋道的面团被搓成一个个小丸子;排骨、虾米等众多食材分别爆炒,并汇在一起煮至沸腾。最后放入汤圆煮熟。起锅前,再撒上芹菜、葱花、芫荽点缀其间。热气腾腾中,红白相间的汤圆,充满记忆的香味,触动味蕾,萦绕舌尖。
一碗咸汤圆 情暖环卫工
将做好的汤圆放入保温桶中,搬上车直奔文化广场。位于清溪文化广场的城管服务驿站内,20余名环卫工代表已在小憩等候着美味的上场。在清溪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中队小姐姐的帮助下,范小娇将盛好的汤圆递给等候已久的环卫工人,“来,吃碗清溪咸汤圆,提前祝你们元宵节快乐!”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接过汤圆的环卫工人连声道谢,“很香!”“很好吃!”工人们一边吃着汤圆,一边用手机与亲人视频联系,告诉亲人们在小小驿站内感受到的人间温暖。看着大家吃得很开心,范小娇也很开心,“做咸的大家都喜欢吃。在我那个年代,每个人都要做咸汤圆。”范小娇回忆说,旧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做汤圆,寓意为“团团圆圆”,吃了一碗咸汤圆,才显得元宵节过得够味。
一锅汤圆,以咸为主轴串联起每个食材,汤鲜味浓、软糯滋润,吃上一口,就已回味无穷。“咸”同“贤”,这是客家人对美食最质朴的表达,勤劳淳朴的客家妇女,正是借着“贤”,调和着亲情、友情,烹饪着幸福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