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清溪镇举行体验国家级非遗项目麒麟制作公益活动,之前报名的市民以亲子家庭为单位,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麒麟扎架、糊裱等工序,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本次活动为“2022年东莞优享文化年”暨第二届“品质文化”创投大赛的一项系列活动,清溪黄家班麒麟文化培训中心共享文化空间作为清溪入选的10个服务主体之一,除了开展麒麟彩扎体验课外,还有麒麟彩绘、传统武术、客家锣鼓、麒麟舞等体验课程。
当天上午,体验活动在清溪镇黄家班麒麟文化培训中心共享文化空间举行。参与活动的市民在听完工作人员讲解麒麟制作的相关要领后,拿起放在桌上的竹条,合力扎出麒麟角的“骨架”,随后,使用纱纸、浆糊,为麒麟角塑造出形态。虽然是初次体验还不熟练,但大家对麒麟制作充满了兴趣,全情投入。
据了解,清溪麒麟制作入选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活动现场摆放的一些麒麟头上写有“利和高华造”等字样。原来,“利和”指的是清溪镇大利村利和墟,“高华”则是当时利和墟的一家纸扎店。据了解,“高华麒麟”创始人是黄娇(1841~1938)。1861年,20岁的黄娇在清溪当时最繁华的集市——大利村利和墟租用一间店铺,开设了一家名为“高华”的纸扎店,从事各类纸扎业务,其中麒麟制作是他最娴熟的手艺,其制作的“高华麒麟”吸引着远近的乡亲前来购买。
据介绍,目前,“高华麒麟”的制作技艺已传至第五代。“高华麒麟”的制作工序主要包括扎架、糊裱、绘画、上油、头部饰物修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