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镇纪委举办清溪镇纪委纪检干部培训班暨监察审计党支部、铁场村党工委“七一”专题党课。镇委委员、纪委书记郑振学及镇纪委委员、各村(社区)党工委纪检委员、铁场村“两委”干部以及监察室、审计办全体任用参加了专题党课活动。
会上,与会人员首先观看了微视频《习近平今年两会上的新语新论》,传达学习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精神,通报了《关于近期发生的几起纪检监察干部问题通报》,镇委委员、纪委书记郑振学作《党员干部要致力修身培根》主题授课。
培训班强调做人做事须修身
《大学》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阐明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三纲领八条目”以及从“内修”到“外治”的内圣外王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不论老少贫富贵贱,都要“以修身为本”,“修身”须沉潜厚积,“修身”是一辈子的修行。无论做人做事,不论为官为民,都要修心修身修行。任何学校或机关、企业或事业、政党或政权都要育人,都要“铸人铸魂”“立德树人”,把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放在首位。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中国共产党因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兴,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无数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经验告诉我们,人民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是最伟大的力量。
党性是党员干部最大的德,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党员干部修身就是以理想信念铸魂,以党纪国法、初心使命自律,牢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为民所赋,必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决反对把公权当成攫取私利、满足私欲的“工具”。要把初心使命植根于心、外化于行,身心言行始终与党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培训班强调修身须修德修业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强调了“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阐述了德才关系——“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曾国藩家书》指出“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此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梁启超批评了李鸿章“功利改造”路线和袁世凯的富贵为本位以及“智育日进,而德育日敝”等,指出“为政者缺少修身工夫,则内心无主宰,行动无根柢;为学者如无修身工夫,则知识愈多,愈为作恶的工具。”
在1938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早在2018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教育引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严守纪律规矩、夯实廉政之基,健全基本知识体系、强化能力之基。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评价和选拔使用干部的基本标准。我们要从单纯强调能力本领的“功利主义”“工具主义”“单向度”“成功学”中走出来,以德为先、德才兼修。做事先做人,做人从政先修德,加强修心修身修行,加强理论修养,加强道德修养,加强纪律修养,加强作风修养,加强能力建设,把党性修养作为终身“必修课”,始终保持先锋先进纯洁。党员干部既要遵纪守法也要遵循公序良俗,来不得半点任性,来不得一刻松懈,修德修业是党员干部一辈子的修行。
培训班强调修身须正心守心
孔子《论语》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庄子·天下》提出“是故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内圣”是“外王”的前提和基础,“外王”是“内圣”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内圣之业,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王之业。魏晋文学家、思想家傅玄说过,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王阳明《大学问》说:“何谓身?心之形体,运用之谓也。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何谓修身?为善而去恶之谓也。吾身自能为善而去恶乎?必其灵明主宰者欲为善而去恶,然后其形体运用者始能为善而去恶也。故欲修其身者,必在于先正其心也。”王阳明《传习录》指出“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党性是共产党人的“党心”,是共产党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员干部正心守心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保持百姓情怀百姓心,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牢记党的宗旨,坚守党的初心,践行党的使命。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无论我们走到多么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永不懈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易经》“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告诉我们正心修身不能把底线当高线。前进路上,有陷阱有诱惑,有挫折有迷茫,我们纪检监察审计同志、党员干部要以初心使命立德守心,以党纪国法律己守戒,永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抱负和精神追求之“高线”,遵循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之“基线”,确保不触碰“带电高压线”之“底线”。
培训班强调修身须俭素严实
《周易》说“君子以俭德辟难。”《尚书·旅獒》说“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战国时期,秦穆公问属下才士由余曰:“古之明王得国失国何以故?”由余答曰:“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左传》“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北宋哲学家张载《西铭》之“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后来演化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司马光《资治通鉴》强调“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司马光《训俭示康》指出“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56年11月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出“我是历来主张军队要艰苦奋斗,要成为模范的。”“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早在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了“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95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一大优良传统。历史一定会记住每一个奋斗者,人民一定会记住每一位奋斗者,每个时代图景都是奋斗者们的光辉群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荣光必将见证奋进者创造者奉献者的足迹、汗水和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纪检监察审计同志、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和舍我其谁的底气与担当,始终保持俭素严实的作风,为圆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当先锋树标杆做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