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


支持IPV6
关怀版
无障碍
好玩易学!南城这所学校编了一本新教材
字体大小: 发布日期: 2025-01-16 11:33 来源:本网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自主编制校本教材、创新教学设计,把垃圾分类搬进课堂,开拓课外实践,真正让垃圾分类融入生活……

  “莞香花”生活垃圾分类特色学校——南城阳光第三小学让垃圾分类变得好玩易学,一起来探个究竟。

  “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

  做好垃圾分类,共创美好校园;垃圾分类益处多,环境保护靠你我……

  走进南城阳光第三小学,不经意间就会邂逅一段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大量的垃圾分类科普知识上墙,富有创意的科普展板、趣味模型也让“垃圾分类氛围组”随处可见。

  若路过“开才堂”,头顶的视觉盛宴更让人赞叹:经涂鸦后的废纸化身五彩伞面,一朵朵撑开的彩画纸伞汇聚成“花”的海洋。在孩子们的劳动教育成果展示区,蛋托、塑料瓶华丽转身为垃圾分类元素满满的手工艺品。“再造物”让垃圾分类变得具现化。

  “蓝色可回收,绿色装厨余,红色装有害,黑色装其他……”

  伴随着郎朗上口的垃圾分类歌,一趟精彩有趣的生活垃圾分类奇幻之旅,在五年级7班的课堂上徐徐展开。

  教师吴莉华结合《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中的“生活垃圾怎么分类投放”内容,给学生们讲述垃圾正确分类投放的重要性。

  “减少环境污染,要让垃圾回到自己的‘家’!”同学们纷纷表示,学会垃圾分类、正确投放垃圾是守护美丽家园的一个重要方式。

  为了让生活垃圾分类教育“有本可依”,南城阳光三小自主编印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2100本,作为循环教材使用。教材分年级、分阶段设计,共6册,每册各有8个主题,系统地介绍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此外,学校将每月第一周的劳动课定为生活垃圾分类常规课程,确保垃圾分类教育长期“进课堂”的教学效果。

  学科融合深化教育成效

  “掌握了垃圾‘四分类’诀窍,我们开始‘新造物’吧!”

  课上,在老师的一声令下,同学们分头行动,利用月饼盒、纸杯、树叶、雪糕棒等闲置材料,制作成漂亮的“四分类垃圾桶”,展现出“变废为宝”的神奇魅力。

  近年来,南城阳光三小还大力开展融合垃圾分类教育的劳动技能大赛,如利用回收包装纸包书皮、用缝纽扣创作画等,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掌握技能。

  将“巧手增能”的劳动教育课程特色融入到垃圾分类教育中,是南城阳光三小立足学校“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增能”课程群,实现生活垃圾分类与劳动教育学科融合的生动实践。

  丰富拓展课外实践内容

  垃圾分类教育,不仅是对垃圾进行简单的分类投放,更在于通过这个过程引导人们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在校园内,让学生担任班级“守桶人”、做校园环境的“守护人”;走出校门,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垃圾清理和分类,带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定期举办亲子旧物改造评选活动,“小手牵大手”引导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展垃圾分类,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南城阳光三小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系列主题活动,深化家校社联合机制,并形成了“我与学校”“我与家庭”“我与社会”“综合性实践活动”四大特色,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教育成效。

  通过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的实践探索,目前,南城阳光三小已建立起科学、规范、稳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内容课程、实施程序和机制策略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的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工作特色。

  2023年以来,南城阳光第三小学、南城阳光第九小学、南城阳光中心小学和南城阳光第四小学先后入选东莞市“莞香花”生活垃圾分类特色学校,为推进东莞市校园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下来,南城街道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将持续以校园环境、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阵地为抓手,不断丰富校园内外垃圾分类教育和宣传形式,打造典型样板,强化示范引领,推动各校垃圾分类教育实践工作共同进步。


【TOP】打印页面】【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