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
塘厦盆地表层多为渗育型黏土和沙质土,往下1米处多是带黏性黄泥土或沙质红土(当地群众称其为“灰沙”,因可与石灰混合作建房之用),再向下一般是水石或灰黑色岩石。在四周起伏的山岭中,出露地层有下古生界震旦系、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
下古生界震旦系(Z) 在镇境有大面积出露,总体呈东北向展布,出露a、b两个岩性组。Za岩组由绿色片岩夹变粒岩、石英岩及大理岩透镜体,具混合岩化;Zb岩组由变质砂岩、粉砂岩、千枚岩组成,中上部夹火山岩;Z(未分)为变质砂岩、板岩及硅质岩。
泥盆系(D) 在塘厦有零星出露,主要有中统老虎坳组(D21)和上统帽子峰组(D3m),地层总厚大于160米。中统老虎坳组(D21)为浅海砂页岩,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砂质页岩,底部为砂砾岩;上统帽子峰组(D3m)属浅海相砂页岩,由石英砂与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互层,夹泥质灰岩。
石炭系(C) 在塘厦有零星出露,与下古生界呈断层接触,分为下统岩关阶(C2Y)、大塘阶石磴子段(C1ds )及中上统壶天群(C2+3nt)。下统岩关阶(C2Y)为浅海相砂页岩建造,其岩性下部为粉砂质页岩、钙质砂岩夹泥灰岩,上部为灰岩、白云岩化灰岩夹泥灰岩、炭质页岩组成,厚度175米。中上统壶天群(C2+3nt)由海相碳酸盐岩建造的浅灰色块状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组成,厚度大于170米。
侏罗系(J ) 镇境有部分出露,呈角度不整合于下古生代变质岩之上,分为下统金鸡组、中统漳平组及上统高基坪群。下统金鸡组(J1i)由紫红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页岩互层,上部夹炭质页岩;中统漳平组(J2zh)分为J2zh、J2zha、J2zhb3个亚群;上统高基坪群(J3gi)分为J3gia+b、J3gi、J3gi3个亚群,为中性火山岩或酸性火山岩夹沉积岩。
岩石类型 境内大部分山岭主要为燕山旋回侵入岩,其类型有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石英正长斑岩。少部分山岭主要为块状花岗岩类,可分为粗粒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岩石分裂多为大块,且边际溶解后棱角磨灭;岩质分解后,成浅红色土壤堆积山坡间,砂粒甚粗,皆因石英不能分解所致。故土质甚松,而蓄水能力甚弱,每经暴雨,更易侵蚀。此种山坡不宜耕种,宜多植果木。正长石中之钾氧溶于土壤中,为天然肥料,利于果木生长。境内广九铁路沿线多分布李朗层(因第一次发现于广九铁路李朗站得名),全层厚约100余米,均为页岩及黏土;其中白色或染色之细腻黏土厚约10余米,且有红色小细核,且变质甚轻。
地貌
塘厦镇四周峰峦起伏,境内为群山环抱,中部平原零散分布着低矮的小山冈。观澜河从西南往东北流经镇中心与石马河汇合,经清溪、樟木头、常平、桥头等镇注入东江。全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是东莞市山区片的小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