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厦是东莞临深片区重要门户。今年,东莞市委明确提出要支持塘厦建设融深发展先行区,将其作为东莞对接深圳都市圈、支撑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
一直以来,塘厦镇高度重视教育事业,近年累计投入12亿元,深入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建成塘厦第二实验小学、塘厦第二初级中学等一批新优质学校,有效缓解了学位紧张难题;并且集聚了塘厦中学、电子科技学校、塘厦中心小学、塘厦初级中学等一批传统强校,教育服务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塘厦镇组建16个名师工作室。
在教育质量提升方面,东莞多管齐下,从推动五育融合,到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再到积极开展集团化办学,均取得良好成效。 塘厦镇组建16个名师工作室;开展“百名教师讲百场思政课”活动,不仅成为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还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诸多教育创新举措获教育部认可,为教育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如今,随着鼎湖科技园、极目科技园等重点项目的落地,大量的优质科技资源、高新技术人才正将加速向塘厦汇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愈发迫切。
塘厦第二实验小学全景图。
4 月 9 日,东莞市教育局与塘厦镇人民政府签订《共同建设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合作框架协议》,这一合作意义非凡,为塘厦镇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东莞市教育局与塘厦镇人民政府共建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是一次紧密结合当前塘厦教育实际,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布局。
从区域发展角度而言
优质教育资源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塘厦镇产业快速发展,大量高新技术人才涌入,他们对子女教育质量极为关注。共建实验区推动教育质量提升,能够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增强塘厦镇对人才的吸引力,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人才的汇聚又将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创新动力,促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塘厦第二初级中学。
从教育资源优化层面来看
引入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建设塘厦未来学校,是提升教育资源质量的重要举措。松山湖未来学校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极具创新性。塘厦未来学校有望汲取其精华,构建独特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全面提升塘厦镇的教育资源质量。
在教育改革创新方面 市教育局与塘厦镇成立推进共建工作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为教育改革提供坚实保障。双方将在教育综合改革上大胆探索,尤其在“人工智能 + 教育”领域,塘厦镇可凭借自身产业优势,与科技企业合作,打造智能化教育场景。
此次共建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
是顺应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具有多方面深远意义
01教育治理需要“本土”智慧
实验区将市级教育资源与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深度融合,教育改革不能简单复制其他区域模式,而需建立适配本土发展阶段的特色路径。
02教育改革需与城市化同频 在教育资源优化、创新探索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应对挑战,才能为城市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与综合竞争力,实现教育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共同繁荣。 03人的因素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改革推进,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理念,不断学习新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养,才能将改革理念转化为实际教学成果。家长对改革的理解与支持,为改革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只有充分调动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方积极性,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成为改革的推动者,教育改革才能突破重重阻碍,实现教育扩优提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