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莞市教育局举行2022年东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揭榜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动员部署会,遴选出30个优秀等次项目典型案例并进行了表彰。其中,石碣两个项目典型案例上榜。
2022年,市教育局印发实施《东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揭榜活动工作方案》,首次在全市组织开展教育改革攻坚揭榜活动。经综合评审,最终有139个项目进入改革攻坚榜单,并评选出优秀等次项目典型案例30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成果,为全市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注入源头活水。其中,石碣镇教育管理中心申报的《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评价机制的构建与探索》和《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转型升级路径探索》两个项目典型案例获评优秀等次。值得一提的是,《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评价机制的构建与探索》项目还作为六个优秀代表之一,上台作经验分享。
《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评价机制的构建与探索》
2021年,《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出台后,劳动教育正式走进校园开始了课程化之路,其中劳动教育评价还处于空白状态,难以发挥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围绕“评价”这一空白难题,石碣镇通过实践探索、攻坚克难,最终建立了劳动教育闭环评价机制,形成了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中小学劳动教育安全保障责任书等系列制度文件,走出一条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的特色路径。
此外,石碣在莞华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首创全市劳动教育书吧,陈列3000册种植养殖类书籍,进一步普及劳动知识,提升学校的劳动教育文化品位。实施镇级劳动基地升级改造,2021年4月采取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培育对象评比与认定评价机制以来,莞华小学被认定为省、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莞华小学、实验小学、中心小学被评为东莞市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校内实践基地,檀香岛乐活生态农场被评为东莞市第一批农业科普教育实践基地。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转型升级路径探索》
目前,全市面临公办学校不足、公办学位严重不足的突出难题,直接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局面。为破解难题,石碣镇高度重视“民转公”工作,在全市率先探索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的可行路径,为此确立了“统筹谋划、聚焦关键、合理补偿、有序分流、分步推进、顺利转型”的推进“民转公”整体工作思路,形成了操作性强的民办学校转型路径,为接下来不断完善民办学校转型工作流程指引提供了实践参考,也为全市镇街、其他民办学校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