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镇累计完成存量农房微改造700多户,建成农房风貌提升示范点3个,提升农房建筑风貌114栋。这是我镇以“百千万工程”为推动力,全面提升农房风貌品质,打造宜居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01 农房风貌提升示范点
小河村大鲩涌:一片菜香出红墙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菜干满架,清香满院,满满的农家风味。层层叠叠的菜干,在红墙的映衬之下,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门户各有不同,红砖成为了这一条街最大的风貌线。
河流逶迤,农居绵延,碧水红墙相映。吉祥、安乐、喜庆,整洁有序。既是典型的岭南滨海湾村落景象,又是标准版的宜居美丽乡村。
昌平村:桂影婆娑小公园+停车场
红砖墙面,白线勾缝,灰色铝窗,太阳西照,将桂花树投影在墙上,将桂花香吹进小窗……别有一番田园派诗情画意。在昌平村老村里面的这一大片空地,经过风貌提升之后,空坪变成了被村民包围的小公园,添置了供儿童游乐的滑梯。四方的长条石凳,供人休息。
小公园的正前方,是建成的停车场,墙面是新添加的彩绘。
目之所及,屋宇俨然,井然有序,各有所乐,一派祥和。
闸口村:青砖复活老街古韵
闸口村新田南路是老街区,这里临街的商铺和农房大多数年代较久远,外墙剥落,甚至屋檐破损。这条街经过风貌提升之后,青砖立面的风格显得稳重典雅,与整条街的环境和谐相融,尤其与对面的兴隆街古建筑群呼应,浑然一体。
食得福饭店是一家专做本地菜的餐厅,原来一层阳台外的屋檐转角处破损。装修后,这个方角被做成了圆角。青砖墙面将四间三层的建筑打扮成了典雅小别墅。
02 家园焕颜新,屋主零投入
我镇作为省级农房建设试点镇,按照“市统筹、镇组织、村实施、企业帮扶、村民深度参与”的工作模式,项目资金由村集体资金和专业团队帮扶解决,不需要屋主投入1分钱。
△小河村示范点改造前后对比
△昌平村示范点改造前
△闸口村示范点改造前后对比,提升后店铺出租。
也正是因为如此,村民的积极性得到大提升。他们深度参与到各个施工流程,持续增强家园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从完成的三个示范点来看,农房风貌提升体现了道滘水乡和农村风貌特色,做到屋顶、外墙、门窗风格等协调统一,打造出具有水乡特色风貌的民居建筑。墙面老旧破损、渗水、发霉等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农房建筑风貌得到明显提升。
03 企业结对帮扶,支持资金100多万
农房风貌提升工作遵循“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原则,先期导入设计大师和专家团队帮扶机制。多次邀请帮扶设计单位及专家组成的技术支持团队深度参与典型村农房风貌提升工作,对农房风貌提升的设计方案、施工工艺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先后与1家央企和1家本土建筑企业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公益性帮扶方式助力完成农房风貌提升试点项目,帮扶资金约100多万元。
04 重塑美丽宜居乡村新景象
随着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和存量农房微改造的不断深入,各村农房建筑风貌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村民新建农房时积极选用农房设计通用图集进行设计,严格落实风貌管控要求,农房建设更加规范。另一方面,农房风貌提升持续发力,多措并举开展农房立面改造、门窗美化,乡村风貌持续优化提升,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变为现实。(朱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