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滘的乡村之美,美在其“形”,既有阡陌交通、十里稻香,也有白墙黛瓦、炊烟袅袅;更美在其“里”,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诉不尽的浓浓乡愁。今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加力提速之年,我们推出《向往的乡村在道滘》系列节目,全方位展示道滘乡村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接下来,跟随魅力姐的脚步一起打卡道滘的美丽村庄,感受宝藏乡村的惬意生活吧!本期,我们走进大罗沙村。
夏日暖阳下,村民们正沿着河边散步休憩,孩子们在公园里嬉戏打闹,老人们在活动中心闲话家常……如今,在大罗沙村,一幅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是群众幸福生活的最好诠释。
近年来,大罗沙村因地制宜,挖掘优势资源,做强村域经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撬动乡村发展活力,走出了一条和美乡村发展新路径。
一、激活“红”色引擎,赋能基层之治
因历史遗留原因,2018年以前大罗沙村仍存在村民违法违规占用集体土地,尤其是占用“屋边地”问题。“屋边地”就是村民建好屋子后,违法违规占据周边的集体土地,用来私自建房、围闲种养或堆放杂物。“屋边地”问题不仅导致村集体利益受损,还引起了其他村民的不满。
精准施策,成功破解遗留问题
“‘你们先搞定屋边地再说!’前两年,我们每次下村做工作,经常有村民以此为由不配合我们工作。”大罗沙党总支书记刘锦兴说,占用集体土地问题牵涉时间长、数量较多、处理难度大,历任村干部一直未找到彻底妥善处理办法,导致该问题已成为阻碍村经济发展、基层治理、干群关系和谐的“喉咙刺骨”。
2018年,在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大罗沙村首先将目光瞄向了“屋边地”。2019年,大罗沙村正式开展非法侵占农村集体资产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整治38宗非法霸占集体土地种植行为。在整治过程中,面对村民的不配合,大罗沙党员干部与村民进行会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详细逐一解答村民提出的意见。在党员干部的劝说下,38宗非法霸占集体土地种植的土地被顺利收回,地块上的违建被得以拆除。此外,大罗沙村通过法律途径,追缴4宗非法霸占集体土地已建房屋土地款,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班子一心为民、敢于碰硬,解决了村多年来一直想解决但解决不了的“屋边地”违法占地问题、集体资产管理混乱、非法养殖场等问题,有效推进了“三旧”改造项目工作,开创了“榕树头”听民意及“一三五夜间走访”联系群众模式,干群关系得到改善,班子力量得到提升,班子队伍更有战斗力和凝聚力。
近年来,大罗沙村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以基层党建赋能美丽乡村建设,以党建引领基层组织力、干部执行力全面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成效明显,党的全面领导在大罗沙的基层中得到有效落实。2023年,大罗沙就获得了“道滘镇先进村”“道滘镇组织建设优秀奖”“道滘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二、擦亮“绿”色名片 绘出乡村生态底色
“粤韵流彩地,生态大罗沙”——大罗沙村于康熙年间立村,位于道滘镇镇区西部,目前国内最大的古典私家园林、岭南文化名园——粤晖园就坐落于此。
粤晖园作为“道滘八景”之一,位于大罗沙村,占地约50公顷,是集岭南古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雕刻艺术、戏曲艺术、珍藏艺术于一体的岭南古典园林。园名“粤晖”,吸纳了苏、扬一派江南园林绮丽元素,增添了北国皇家园林高贵气派,自成一家之鲜明风貌,处处似曾相识,又处处别出心裁,可谓集萃成功,风光无限!
乡村蝶变展新颜
像粤晖园这样的岭南水乡特色如今在大罗沙村内也处处可见。沿河行走在崭新的木栈道上,看阳光穿过树阴,洒在碧绿的河面;大榕树下,村民或聊天或下棋;且立桥头凭栏而望,倒映在水中的错落屋舍、摇曳树影,犹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令人不得不惊叹岭南水乡小村之美。
早在2013年,东莞市全力推进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建设,大罗沙村作为全市水乡特色经济区建设的5个特色村庄之一,就定位为粤韵流彩地,生态大罗沙。近年来,大罗沙村按照规划主要通过对原有资源、建筑的保育、活化、创新三部曲,形成集有机农田改造、有机美食产业、粤剧表演民间艺术工作室等旅游文化产业链条,打造高素质人群的休闲地,不断增加村集体收益。
为了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大罗沙村投资约800万元,通过科学规划,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包括村边地道路硬体化改造工程;全村停车系统管理;“三线”整治、河道清淤、社工站建设等,通过多方改造,完善基础设施,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打好配套基础。
“一时美”变“一直美”
现在,随着各项建设逐渐完成,大罗沙村也成功实现“高颜值”蝶变。初夏时节,漫步其间,一座座特色廊桥错落有致,一条条乡村小路干净整洁,颇具水乡韵味。河岸两侧草坪吐绿、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恬静悠然、生态宜居的乡村美景尽收眼底。
为了夯实来之不易的整治成果,大罗沙村针对村内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制定《大罗沙村环境管理公约》,目前《公约》已经成为大罗沙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手段,推动村民自治。
值得一提的是,为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罗沙村还建立了22户党员联系户,不但要做好自家的门前三包,并且负责督促周边家庭、商铺、出租屋等做好门前三包,切实发挥党员引导作用,提高村民对环境整治的参与度,形成“共谋、共建、共治、共享”村庄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谋划巨变“蓝”图,共谱振兴新篇
近日,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官网发布《道滘镇大罗沙村粤晖路北部传统产业类更新单元“1+N”总体实施方案批复结果公告》,道滘镇大罗沙村粤晖路北部旧改项目(以下简称:大罗沙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获批。这对大罗沙村民来说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把握发展机遇,坚定信心决心
(大罗沙项目效果图)
大罗沙项目作为道滘镇首个采用“单一主体”模式进行城市更新的连片“工改工”项目,预计投入23亿元,建设高层厂房、独栋厂房及产业配套。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引进企业150家、新增就业岗位超10000个。未来,项目将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定位打造“一主四支”的健康智能产业集群,打造支撑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研发生产的高质量产业空间,提升区域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环境和就业机会,为道滘镇和大罗沙村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大罗沙项目作为东莞市城市更新“头雁计划”的首批单元和市重点工改工更新项目,分两期开发。自2023年4月26日项目一期拆除工作启动以来,经过10个月紧张有序的工作,一期拆迁工作顺利完成。今年2月份,二期拆除正式启动,这再次彰显了道滘镇党委、政府和大罗沙村在推动项目落地工作上的决心和效率。
(大罗沙项目地块)
发展,不止步于此。
大罗沙村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为此多年来一直在不断积极探索发展产业、盘活资产、合作开发等壮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促进集体经济稳步增收。产业兴村,发展添动能。近年来,大罗沙村在着力提升传统村落“颜值”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产业发展“魅力值”。
精心筑“巢”,待“凤”来栖。为继续推动村集体资产稳健增值,大罗沙村一方面全力优化环境,积极做好企业“服务员”的角色;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切实拓展与优化发展空间。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大罗沙村将突出特色、重点突破,以“1357N”工作体系为牵引,即打造1个大健康产业群、重塑3张乡村文脉名片、规划5个发展片区、推进7个“和美乡村”提升行动,储备N个高质量发展项目库,全力打造特色鲜明、文旅融合、产业集聚的现代化和美乡村。
奋楫争先,时不我待。2024年,大罗沙村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以党建引领推进大罗沙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提升行动、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做好做实民生工程,持续开展“工改工”项目,人居环境和民生服务得到明显提升。“到2027年,人居环境提升重点工程基本完成,农文旅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品质、治理效率显著提升 ,大罗沙村“工改工”项目动工建设,村民集体收益增加,村民福利提升。到2029年,大罗沙村“工改工项目”正式投产,基本实现村集体收入翻倍;人居环境品质得到显著改善, 持续巩固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联动周边的区域功能显著凸显,和美乡村建设基本成型。”刘锦兴如是说。
延伸阅读:“1357N”工作体系
1——加快打造1个大健康产业群
以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为出发点,立足水乡功能区战略规划及产业定位,通过开展大罗沙村“工改工”项目,结合周边产业基础情况,打造“一主三特”产业集群,“一主”即大健康为主导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生物保健、医疗器械,“三特”即智能终端、智能装备、新材料三大特色产业集群,为水乡片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助推东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重塑3张乡村文脉名片
以大罗沙村水乡格局风貌为基础,以传统龙船趁景和悠扬的粤韵戏曲为特色,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传统魅力的乡村画卷:重塑“岭南水乡”名片;重塑“龙船趁景”名片;重塑“粤韵戏曲”名片。
5——规划5个发展片区
打造新型社区中心区。
打造旧村文旅融合风情街区。
打造新村人居环境提升区。
打造都市农夫田园农旅发展区。
打造龙舟趁景旅游区。
7——推进7个“和美乡村”提升行动
推进“和美乡貌”提升行动计划
推进“和美乡建”提升行动计划
推进“和美乡风”提升行动计划
推进“和美乡境”提升行动计划
推进“和美乡业”提升行动计划
推进“和美乡智”提升行动计划
推进“和美乡治”提升行动计划
N——储备 N个高质量发展项目
为推动大罗沙村“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大罗沙村将结合实际情况,以“1357N”工作体系为牵引,每年筹划N个高质量发展项目。如河岸栈道改扩建项目、观景台改造项目、新增一座文化景观桥、河岸文化空间提升项目、沿线文旅商业空间改造项目(社会招商)、建设草坪露营地 、共享菜园、龙舟主题公园优化提升、建设游客中心项目、建设立体停车场、打造农业生态综合体、游船餐饮基地等。(胡晓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