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南方+APP”刊发《东莞市茶山镇创新“三线”整治机制 亮出圩镇“天际线”》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及“三线”整治行动的工作部署,东莞市茶山镇按照“安全、规整、美观”的工作要求,以及“管线入地、强弱分设、减少隐患、建网提速”的基本原则,采取分批实施、因地制宜、完善机制等措施,逐步推进“三线”整治各项工作,全面清除“空中蜘蛛网”,切实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一、深化统筹规划,压实主体责任,确保“三线”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茶山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镇经济发展、农林水务、城管、财政等职能部门以及电信、联通、移动、广电等管线公司相关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分析研判、协调解决工作难点,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结合茶山实际,出台《茶山镇“三线”整治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整治标准、时间节点、主体责任,形成牵头有力、协作配合、齐抓共管、有效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有效推进,确保“三线”整治任务按时完成
茶山镇根据市场主体责任,创新推行“运营商主体投入、财政按比例补助”的方式,加快推进“三线”整治工作落实落地。全镇“三线”整治工程项目总预算约5500万元,其中公共改造工程部分的5000万元由电信公司负担,剩约500万元由移动、联通、广电三大运营商承担,工程完成验收后,茶山镇政府将按照项目费用的20%进行补助。同时,充分发挥村(社区)属地优势,采取“成熟一段、整治一段、巩固一段”的工作方式,分批、分标准推进全镇18个村(社区)的整治工作。其中4个条件较好的村(社区)率先开展整治工作,除主、次干道及交叉路口线路进行下地改造外,其他区域通过设置线槽、管廊等形式隐藏线路,力争达到“三线”整治“优良村”标准;其余14个村(社区)参照先整治村(社区)的经验做法,主、次干道及交叉路口线路进行下地改造,全面达到“三线”整治“达标村”标准。
三、完善长效机制,做好后续监管,巩固“三线”整治工作成效
线路改造完成后,将根据线路用户资源和前期公共路由投资情况划分片区,实行分片首问负责制,由各大运营商负责日常管理巡查和抢修工作,其中电信负责7个村、移动负责6个村、联通负责3个村、广电负责2个村。同时,进一步强化监督力度,会同村(居)委会、市场主体企业,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督促运营商做好各自光缆挂牌标识和箱体的喷号标识,新安装线路做到先申请报备,经属地村(社区)同意后方可规范施工。实行网格、城管、属地村(社区)等部门联动机制,网格化巡查监管乱拉挂行为,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监管工作,一旦发现问题立刻责令运营商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将依法严肃处罚,严防“乱接乱拉”现象复燃,确保“三线”安全、规整、美观。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