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ico
ico
东莞多镇街发布最新通告!一地要求暂缓返校复课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2022-04-04 23:52:43  来源: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字体:
大朗

  自2月25日大朗镇中小学校、幼儿园暂停线下教学以来,经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大朗疫情防控逐步进入常态化阶段。根据市的统一部署要求,综合大朗镇疫情形势及家长、师生对学生返校复课的期盼,全镇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将分批次有序复学。

  返 学 时 间

  第一批次:

  2022年4月6日初三师生返校复课,高三师生4月3日至5日清明节放假休整,4月5日返校。具体包括大朗中学、大朗一中、水霖学校、东明学校、启东学校、启明星初级中学、佳美实验学校、洋洋学校等8所学校高三、初三学生。

  第二批次:

  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师生返校复课,具体时间由市校园疫情防控专班根据疫情形势另行确定。

  其余批次:

  小学、幼儿园返校复课,具体由镇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镇疫情形势研究决定具体复课时间及批次,原则上不早于第二批返校复课时间。

  另外,除计划于4月6日复课的高三初三学生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其他学段学生(含各类培训机构、托管托育机构)继续暂停线下培训。请各家长千万不要在此期间把小孩送到任何培训机构学习。

  恰逢清明假期,为有效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师生顺利返校复课,提醒家长配合学校做好返校复课前的准备工作。

  签承诺

  第一批次学生返校复课前请各位家长和学生签订返校复课承诺书、家校“两点一线”健康管理承诺书。

  做核酸

  家长陪同学生及时进行核酸检测,学生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返校。

  勤监测

  当遇到孩子发热时,应立即带其去发热门诊就医,不能送来学校。同时,请符合条件的同学和家长利用假期尽快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48小时不能进行核酸检测。

  正心态

  暂未返校的学生及家长理性对待学生居家学习的优缺点,共同营造平和理性的复学氛围。

  注意:非必要不离莞、不去“三区”

  清明假期期间,请各位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加强各方面安全教育,严格要求孩子孩子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外出,非必要不离莞、不去“三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不去近7天发生社会面本土疫情的镇街;确需离莞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向学校报备。

  
高埗

关于暂缓高埗镇中小学幼儿园

返校复课的公告

各学校、幼儿园:

  根据《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有序返校复课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镇本土疫情社会面清零7天以上,且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重新划分或解除后,由镇疫情防控指挥部按照市校园疫情防控专班指导意见决定分批有序返校复课。鉴于我镇清明节后(4月6日)尚未具备复课条件,需继续实施线上教学居家学习,原定第一批次高三初三师生返校复课时间暂缓,其余批次返校复课时间顺延,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高埗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办

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

2022年4月3日


此外
寮步、清溪、长安、东坑
发布了最新通告
↓↓
寮步

关于寮步镇密闭空间文体娱乐经营场所继续暂停营业的通告

各有关经营业主:

  鉴于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为进一步精准科学实施疫情防控,现就加强寮步镇密闭空间文体娱乐经营场所管理措施通告如下:

  继续关停全镇密闭空间文体娱乐经营场所(包括但不限于KTV、棋牌室、麻将馆、影剧院、电影院、网吧、书吧、歌厅、酒吧、剧本杀、密室逃脱、博物馆、图书馆、健身场所、室内游泳馆、洗浴中心、足疗水疗、美容美甲、桑拿按摩、养生馆等)。恢复营业时间另行通知,请有关经营业主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对违反相关规定引起疫情传播或造成传播风险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寮步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4月3日


清溪

清溪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指挥部通

(第4号)

  为进一步从严从紧从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现就加强我镇有关疫情防控措施通告如下。

  一、强化人员安全有序流动

  广大市民非必要不离莞,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清明假期倡导就地休假,尽量避免或减少出行。确需离莞的,一律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离莞,返莞后须向所在单位、村(社区)报告,自觉落实健康管理措施。倡导市外来(返)莞人员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从上海、福建、吉林等中高风险所在地市、近14天内有本土疫情报告的地区旅居史的来(返)莞人员,抵莞后须立即主动向所在单位、村(社区)或所住旅业报告,按市疾控部门发布的重要提醒落实健康管理措施。

  二、强化公共场所进出管理

  强化场所码全场景应用,全面扩展至各类重点场所、公共场所、经营场所等,实现“应设尽设”。各类场所主体作为第一责任人,需严格落实场所码设置及打卡查验工作,未设置场所码的不得开放或营业。全镇所有开放、营业的场所严格落实测温、扫场所码、戴口罩、限流(不超过最大接待能力的75%)等防控措施。

  三、强化聚集性活动疫情防控

  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严控全镇会议、培训、大型演出、展览展销等大规模聚集性活动。确需举办的会议、培训等活动,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原则,严格控制人数,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减少聚餐聚会,倡导家庭聚餐聚会不超过10人。市民少出门、不串门、不扎堆、不聚集。

  四、强化祭扫活动疫情防控

  继续暂停市民现场祭扫活动,倡导市民采取家庭追思、线上追思等非现场方式缅怀先人,市民可通过“粤省事”上的“云祭扫”模块进行网络祭扫。恢复时间由民政部门另行通告。

  五、强化四方责任落实

  坚决履行“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切实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各相关部门、各村(社区)和行业等要根据实际和行业特点,完善疫情防控有关措施并监督落实。各企事业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个人要牢固树立“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切实提高疫情防控意识,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规定。

  六、强化个人健康管理

  市民要自觉养成防疫习惯,坚持勤洗手、常清洁、用公筷等良好卫生习惯;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减退等不适症状,立即就近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对违反相关规定引起疫情传播或造成传播风险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清溪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指挥部

2022年4月3日


长安

长安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通告 (第2号)

  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我镇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巨大压力。为进一步从严从紧从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现就加强我镇有关疫情防控措施通告如下。

  一、强化人员安全有序流动

  广大市民非必要不离莞,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清明假期倡导就地休假,尽量避免或减少出行。确需离莞的,一律凭 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离莞,返莞后须立即向所在单位、所在社区报告,自觉配合落实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倡导市外来(返)莞人员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从省外或中高风险所在地级以上市(含地级)、近14天内有本土疫情报告的地区或有明显社区传播风险且对我市输入风险高的涉疫地区旅居史的来(返)莞人员,从风险地区旅居地来(返)莞后立即主动向所在社区、工作单位或所住酒店报告,按市疾控部门发布的重要提醒落实健康管理措施。

  二、强化公共场所进出管理

  强化场所码全场景应用,全面扩展至各类重点场所、公共场所、经营场所等,实现“应设尽设”。各类场所主体按规定设置场所码并张贴于入口显眼处,安排专人落实进场扫码,未设置场所码的不得开放或营业。已设置场所码但不执行进场扫码的场所,经行业主管部门监督整改仍不到位的,予以关停。全镇所有开放、营业的场所严格落实测温、扫场所码、戴口罩、限流(不超过最大接待能力的75%)等防控措施。

  三、强化聚集性活动疫情防控

  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严控全镇会议、培训、大型演出、展览展销等大规模聚集性活动。确需举办的会议、培训等活动,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原则,严格控制人数,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减少聚餐聚会,倡导家庭聚餐聚会不超过10人。市民少出门、不串门、不扎堆、不聚集。

  四、强化祭扫活动疫情防控

  继续暂停市民现场祭扫活动,倡导市民采取家庭追思、线上追思等非现场方式缅怀先人,市民可通过“粤省事”上的“云祭扫”模块进行网络祭扫。恢复时间由民政部门另行通告。

  五、加强各类企业、建筑公司、物流货运管控

  各类工业企业、物流企业、建筑公司等要严格落实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涉疫重点地区来(返)莞物流、货运司机及同乘人员严格按有关疫情防控措施执行。

  (一)各类工业企业、物流企业、建筑公司等要落实主体责任,做好员工健康监测和作业记录,严格落实货运司机、装卸人员定人定岗,核酸“7天3检”,加强运输车辆、货物、仓储场所环境消杀工作,外来人员(车辆)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健康码绿码方可进入。

  (二)各重点物流园区、场站、分拣点、企业、建筑公司等要建立健全“一企一策、一场一案”,制定重点地区来(返)长安镇的货车进出企业台账,及时记录货车进出所涉司乘人员、车辆、货物、接触工作人员等信息。

  (三)重点地区来(返)长安镇的货车司乘人员须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健康码绿码,来粤前须在“粤省事”小程序完成入粤申报,抵达长安镇前至少提前24小时主动与我镇接收单位(货主)对接。

  (四)重点地区来长安镇的货车原则上点对点运输,进入物流园区、货运场站、企业或建筑工地,由园区、场站或企业安排专人查验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行程卡、健康码绿码、承诺书后,引导至单独停车区域停放。装卸货物期间司乘人员“非必要不下车、不接触”,做到“即装(卸)即走”。确需下车交接货物、单据的,双方均应佩戴口罩,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接触交接货物后,接触人员应及时用快速洗手消毒液、消毒湿巾等进行手部消毒。

  (五)重点物流园区、场站、分拣点、企业、建筑公司可结合实际,设立重点地区来长安镇的货车司乘人员专用休息点、厕所等,要求司乘人员通过不接触外卖送餐等方式自行用餐,不得前往经营性餐厅或企业饭堂堂食。司乘人员原则上“非必要不留宿”,如需要停留超过24小时,企业在保障防疫安全和做好人员信息登记的前提下,对留宿司乘人员实施闭环管理。

  六、强化四方责任落实

  坚决履行“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切实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各社区、各相关部门和行业等要根据实际和行业特点,完善疫情防控有关措施并监督落实。各企事业单位、商铺、住宅小区以及出租屋主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严格落实每一位员工或承租人接种疫苗、检测核酸。个人要牢固树立“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切实提高疫情防控意识,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规定。

  七、强化个人健康管理

  市民要自觉养成防疫习惯,坚持勤洗手、常清洁、用公筷等良好卫生习惯;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减退等不适症状,立即就近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对违反相关规定引起疫情传播或造成传播风险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长安镇新冠肺炎疫情

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4月3日


东坑

东坑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通告

(第22号)

  为进一步从严从紧从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现就加强东坑镇有关疫情防控措施通告如下:

  一、强化人员安全有序流动

  广大市民非必要不离莞,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清明假期倡导就地休假,尽量避免或减少出行。确需离莞的,一律凭 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离莞,返莞后须立即向所在单位、村(社区)报告,自觉配合落实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市外来(返)莞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从上海、吉林等省外或中高风险所在地级以上市(含地级)、近14天内有本土疫情报告的地区或有明显社区传播风险且对我市输入风险高的涉疫地区旅居史的来(返)莞人员,从风险地区旅居地来(返)莞后立即主动向所在村(社区)、工作单位或所住酒店报告,按市疾控部门发布的重要提醒落实健康管理措施。

  二、强化公共场所进出管理

  强化场所码全场景应用,全面扩展至各类重点场所、公共场所、经营场所等,实现“应设尽设”。各类场所主体按规定设置场所码并张贴于入口显眼处,未设置场所码的不得开放或营业。对于已设置场所码但不执行进场扫码的场所经行业主管部门监督整改仍不到位的,予以关停。全镇所有开放、营业的场所严格落实测温、扫场所码、戴口罩、限流(不超过最大接待能力的75%)等防控措施。

  三、强化聚集性活动疫情防控

  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严控全镇会议、培训、大型演出、展览展销等大规模聚集性活动。确需举办的会议、培训等活动,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原则,严格控制人数,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减少聚餐聚会,倡导家庭聚餐聚会不超过10人。市民少出门、不串门、不扎堆、不聚集。

  四、强化祭扫活动疫情防控  

  继续暂停市民现场祭扫活动,倡导市民采取家庭追思、线上追思等非现场方式缅怀先人,市民可通过“粤省事”上的“云祭扫”模块进行网络祭扫。恢复时间由民政部门另行通告。

  五、强化四方责任落实

  坚决履行“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切实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我镇各相关部门和行业等要根据实际和行业特点,完善疫情防控有关措施并监督落实。各企事业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个人要牢固树立“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切实提高疫情防控意识,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规定。

  六、强化个人健康管理

  市民要自觉养成防疫习惯,坚持勤洗手、常清洁、用公筷等良好卫生习惯;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减退等不适症状,立即就近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对违反相关规定引起疫情传播或造成传播风险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东坑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4月3日



附件:

相关附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