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保护石龙镇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遗存,正确处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并结合城市长远发展的总体要求,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开展保护整治工作,激发街区社会经济活力,积极推动各类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我镇组织修编了《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东莞市石龙镇中山路保护规划(2022-2035年)》。在报市人民政府审议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关于加快推进规划期限至2035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函》(粤建节函〔2021〕175号)等规划审批程序要求,对规划成果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现对相关事项公示如下:
一、规划重点内容
(一)界定保护底线。共划定38.47公顷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其中核心保护范围8.75公顷,包括中山路及竹器街、太平路、七贤坊、面街、红江街、中山东路三巷两侧;建设控制地带29.72公顷。整治更新应有计划、分阶段进行,避免大拆大建。
(二)明确保护要素。确定本次保护规划包括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共涉及7大类保护对象,包括1处文物保护单位、53处历史建筑、1处推荐历史建筑、41条传统街巷、2处历史环境要素、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以及19处重要地名。
(三)提升价值特色。规划立足中山路街区发展沿革,突出中山路街巷肌理完整,特色行业传承非遗;民国骑楼建筑群体现岭南近代建筑文化;记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近代史重要事件发生地;工业遗产保存至今,见证近代工业萌芽;文化底蕴深厚,英才荟萃名人辈出等核心价值。并以价值特色为引领,结合历史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构筑“一核两轴一带多点”的整体空间保护结构。
(四)注重展示阐释。以中山路为主线,串接中山路沿线竹器街、织箩街、沿江路等特色街区和中山路南部的面街等传统街巷,以渐进式的方式,植入与文化相关的业态及景观元素,建立“游憩娱乐、特色餐饮、商业购物、民俗居住、文化赏玩”五要素协调配套的展示格局,以加强文化展示和提升业态层级为目标,打造集文化展示、商业服务、休闲旅游、居住生活功能于一体的特色街区。
(五)创新活化利用。鼓励街区范围内建筑多功能使用,按照建筑物功能分类,在满足建筑安全、消防、卫生、环保等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建筑物适度兼容公共服务、文化体验、商业商务等多种功能。近期围绕政策完善、遗产保护、公服设施完善、市政设施提升、旅游产品建构、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六个方面确定行动计划。
二、公示时间:2023年5月11日至2023年6月10日
三、规划成果的具体内容,将通过以下方式公示:
(一)网上公示: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信息公开平台(http://zjj.dg.gov.cn/gkmlpt/index)、东莞市石龙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http://www.dg.gov.cn/dgslz/gkmlpt/index)。
(二)现场展示:东莞市石龙镇新城区裕兴路54号177室城建办公楼一楼大堂公告栏。
四、凡是对本次规划内容有意见与建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可在公示期内,通过以下方式提出,逾期未提出的,视为放弃上述权利。
(一)将意见表投入设在现场展示厅内的意见收集箱;
(二)网站留言;
(三)发送电子邮件到6117933@163.com;
(四)将意见表传真到 0769-86117933(注明:东莞市石龙镇规划管理所收,《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东莞市石龙镇中山路保护规划(2022-2035年)》公众意见);
(五)将意见表邮寄到“东莞市石龙镇新城区裕兴路54号177室城建办公楼三楼规划管理所”(邮编523326),信封表面须注明:《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东莞市石龙镇中山路保护规划(2022-2035年)》的公众意见。
附件:《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东莞市石龙镇中山路保护规划(2022-2035年)》成果公示稿(简本).pdf
东莞市石龙镇人民政府
2022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