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镇概况
桥头镇位于东莞市东北部,毗邻惠州市,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社区),户籍人口5.9万人,常住人口近32万人,并有广龙高速(莞番高速)贯穿其中。桥头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全国文明镇”“中国环保包装名镇”“中国荷花名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生态乡镇”等称号。近年来,桥头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结合发展实际,大力实施制造强镇、生态立镇、文化活镇、人才兴镇“四大战略”,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平台空间、美丽城镇、营商环境、社会民生“五大建设”,奋力推动桥头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11.85亿元,增长1.6%;规上工业增加值127.6亿元,同比下降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亿元,增长2.9%。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桥头作为东江入莞第一镇,是东深供水工程的源头所在地,目前该工程供水量占香港总用水量的80%,2021年东深供水工程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桥头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莫家拳,以及迳联古村、邓屋村两大省级古村落,其中推动国家级非遗项目莫家拳亮相中国进博会,承办好省武术非遗传承展演活动,连续两年荣获湾区文采会“稻花香里说非遗”十佳典范奖;迳联古村拥有800多年历史,曾出过罗中、罗一道、罗龙骧等8名进士,是远近闻名的“进士村”,也是众多影视作品的拍摄取景地;邓屋村被誉为“院士故里,一门五杰”,相继走出邓植仪、邓盛仪、邓鸿仪、邓锡铭、邓锡清等院士名人,建成莞籍“坪石先生”邓植仪、邓盛仪陈列馆,致力打造“名贤”IP品牌,高品质打造“华南教育历史研学点”。桥头拥有深厚的美食文化,有大洲粉葛、桥头藠头、风味羊肉等传统美食。
产业体系日益完善。桥头镇工业占GDP的比重约为70%,现已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为主导,以环保包装为特色的产业体系。构建起由约5000家工贸企业、550家规上工业企业、253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小巨人”企业、2家上市公司组成的先进制造矩阵。深入开展“投资年”行动,2024年新增招引12宗总投资42亿元产业项目,获评全市优秀招商镇街。积极抢抓“两新”政策机遇,加快推动产业转型,推动44%的规上工业企业设置研发机构。着力培育环保包装特色产业,连续10年举办六届中国环保包装设计大赛,形成400多家行业企业、171家包装企业、产值突破200亿元的产业集群。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制定镇政府“一号文”,深入开展“综合查一次”行动,创新实施入企扫码、检查打卡制度,积极为企业减负增效,打造优良营商环境。
城镇环境不断改善。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桥头坚持以头号力度扎实推进,引导支持田头角村创建省典型村,打造棠堤湖等32宗项目,实现股东分红三年平均增长15%。全力抓好“六大专项”行动,对主干道及旧村农房风貌进行升级改造,完成农房“微改造”2293栋,镇村企三方合作整治15公里主干道线路,种植苗木超5000株、建设绿美小园195个,新建停车场46个,新增停车位超8000个,推动4户家庭获评广东省“美丽庭院”,村(社区)美丽庭院示范带实现全覆盖,美丽宜居村达标率100%,顺利建成“示范圩镇”5个、“宜居圩镇”12个,特色精品示范村1个,特色精品村3个。全力抓好典型亮点培育,结合本地资源禀赋,打造荷花生态文化、名贤故里人文、东深供水文旅、环保包装产业等四大特色品牌。大力推动改革创新,推动全市首宗“点状供地”项目摘牌落地,撬动投资1亿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完成共建项目超140个,总额超2200万元。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桥头作为广东省教育强镇,共有公民办中小学校13所、幼儿园26所、青少年活动中心1所,近年来相继完成桥头中学、中心小学(一期)、第一小学和第五小学的改扩建,新建第二所公办幼儿园,推动桥头中学加入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推动东莞市第十一中学建成使用,打造全镇首个市直属公办完全中学。桥头有各类医疗机构达92家,2022年成功创建成为省健康促进区,2024年桥头医院正式获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推动社卫中心成功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建成全省首个村级AED急救网络,打造全市首家全年提供午晚餐配送上门服务的长者饭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品牌建设。2023年石水口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石水口村人力资源服务站获评2023年度“全国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2024年桥头镇获评省乡村治理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