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无障碍版
  • 关怀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街镇 > 中国东莞黄江镇栏目 > 走进黄江 > 文化建设 > 文化古迹
分享到:
文化古迹-鸡啼岗黄氏宗祠
  • 2021-08-03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20180911143906058396067.jpg 20180911143906250756877.jpg

20180911143906278967610.jpg 20180911143906216801008.jpg

鸡啼岗黄氏宗祠


  鸡啼岗黄氏宗祠位于东莞市黄江镇鸡啼岗村太平围与顶头围交界处。该宗祠坐北向南,为五开间三进抬梁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一二进间设左右两廊。面阔17.39米,进深35.49米。宗祠始建于明代中晚期,民国二十一年由黄氏后人重修,2001年再次重修。上世纪70年代前曾作鸡啼岗小学,改革开放初期曾作毛织厂,现为老年活动场所。2004年公布为东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黄氏家族历史和岭南地区明清古建筑史具有较高的价值。

3386711.jpg

  始建于800年前,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黄江鸡啼岗这个承载着中华历史古韵的文明古村里,依然保持着很多优良传承。穿梭于古村之中,林立的新楼房和宽敞的水泥路会让人偶尔忘却它的历史,但村中仍随处可见小巷道和灰砖绿瓦,隐隐透着它的古风。保存完好的黄氏宗祠,是这个古村落的历史印记,村中修葺一新的祠堂古建筑等,更是这个古村落文化的延续。

  一、悠远传说 因鸡啼护民而得名

  在黄江鸡啼岭社区里,一座“金鸡”雕塑在阳光下格外抢眼。而这个被鸡啼岭村民视为“英雄”的石鸡雕塑中,藏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也是鸡啼岗这个名字的由来之处。

  东莞市黄江镇的鸡啼岗原名鸡陵岗。相传在宋末元初,黄氏先祖从河南省史兴县迁徙至此,因邻有石鸡岭,故起名鸡陵岗。但为何改名,其来自于一个关于“石鸡啼叫救村民”的传说:原本石鸡岭有一只石鸡,在盗贼和敌人进村的时候它就会啼,一啼,人们就知道起来。而后来“石鸡啼叫救村民”的行为被盗贼发现,遂遭其阉割,难觅去处。当地村民为了纪念“英雄”石鸡,将村名更改为“鸡啼岗”,并在村内铸造了一座“金鸡”塑像。关于这个传说,现在并无明确的记载可以为之考证,但鸡啼岗的很多老人家都表示认可该提法。

  二、见证历史 宗祠修建深藏历史印记

  而鸡啼岗村内,最著名的古迹便是黄氏宗祠。黄氏宗祠位于黄江镇鸡啼岗村太平围与顶头围交界处,始建于明代中晚期,具体时间未有明确的记载。据鸡啼岭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宗祠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相传是黄氏宗祖考取举人回故乡后,为光耀宗祖出资筹建的。

  踏入宗祠,仍能感受到黄氏宗祠的恢弘气派。该宗祠坐北向南,为“五开间三进合院式布局”,面阔17.39米,进深35.49米,占地617.21平方米。该建筑为砖木结构,檐廊两侧设有花岗岩石塾台,梁架有民国时期题迹和装饰图案。据鸡啼岭社区介绍,宗祠在民国二十一年由黄氏后人重修,当年重修时,祠堂出让部分田产用以筹集经费,部分田契保留至今。记者留意到,和传统宗祠红梁绿瓦有所不同,黄氏宗祠选用白蓝色相间的色调搭配,一些门厅的装饰还选择蓝底白花装饰,加以金边修饰,建筑风格上颇有西域之风。据当地村民推测,这些风格的变化应该与民国时期的重修有关,外国的建筑风格也影响到宗祠的修建。记者发现,在宗祠门口两侧的悬梁上,不仅标识着民国整修的时间,还有“T”“A”等英文字母图样,足见当时文化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三、文化传承

  400年宗祠延续千年习俗

  除此之外,宗祠内各式壁画、雕刻颜色鲜丽,仍清楚可见。从正厅穿过一道门后,就来到了最北边的院子,这里的布置体现出了“祠堂”最原本的作用,北面一整面墙都是台阶状的布局,最中间供奉着三个牌位,用以祭奠“黄氏历代先祖”。据悉,以前供台上有许多牌位,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破坏、遗失,只剩下了目前的三个牌位。

  在黄氏宗祠内,仍存有一个历史悠远的铁钟。据介绍,这个铁钟属于宝山芙蓉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寺院破落,当地群众将铁钟移置于鸡啼岗黄氏宗祠,至今仍存。铁钟高八十五厘米,品径宽五十五厘米,重约二百余斤。据钟身铭文记载,这个钟铸于明崇祯十二年(1638)。铭文同时记载了崇祯十一年(1637)芙蓉寺住持僧直庵苦行募化,以铸幽冥钟之事,这也是位于黄江的芙蓉寺最早的历史记录。

  鸡啼岗村黄氏宗祠保存完好,即使在“文革”特殊时期也未遭受破坏,很是难得。对此,鸡啼岗村民介绍称,保护好黄氏宗祠是历代鸡啼岗人的首要任务,多年来未出现过损坏宗祠的事件,不仅保存完好也能保养得当。在鸡啼岗,几百年来都遵循着这么一个宗规遗训:村里新生儿不论男女,都要到祠堂拜祭先祖;且每年春节新生男丁还需进行“点丁”仪式拜祖先,请过开丁酒庆祝才算得上黄氏人。现在,村里不少人仍延续了老传统,在祠堂里摆新婚酒、办添丁宴,热闹非常。

  黄氏宗祠在民国修建后,2001年再次重修。上世纪70年代前曾作为鸡啼岗小学,改革开放初期曾作为毛织厂,现为老年活动场所。2004年公布为东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黄氏家族历史和岭南地区明清古建筑史具有较高的价值。(部分内容转载羊城晚报)



东莞市黄江镇人民政府

2021年8月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