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塔巴”虽已远离,但在其残余环流影响下,未来几日,我市仍有局部强降水。多雨潮湿、积水增多,为蚊虫孳生提供了温床。雨后1-2周是蚊虫密度快速上升期,也是虫媒传染病的高风险时段,抓紧雨后48小时,这是清查蚊虫孳生的黄金时间。
雨后要全面清理积水“育蚊室”
花盆及托盘清理:检查花盆底盘,及时倒掉积水,避免成为蚊子产卵的温床。对于观叶植物盆栽,同样要注意清理其中的积水,保持植物生长环境的干燥。
室内容器处理:家中的废弃塑料盒、玻璃瓶、泡沫盒、金属罐、一次性水杯等容器,若有积水,应立即倒掉并妥善处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容器,积水后都可能孳生大量蚊子幼虫。
庭院积水点排查:庭院中的旧轮胎、瓦砾、落叶堆、假山水池、闲置水桶等都是重点排查对象。旧轮胎凹槽易积水,瓦砾和落叶堆在雨后可能形成小水坑,假山水池若长期不清理也会滋生蚊虫,闲置水桶要及时倒掉积水并倒扣放置。下水道与排水沟维护:地漏、排水沟、明渠以及内涝河段,在雨后需重点检查。确保排水畅通,及时清理其中的杂物,防止积水。对于地漏,可以安装防蚊地漏盖,阻挡蚊子从下水道进入室内。
公共设施检查:空调外机顶部、消防栓底座、路障底盘等设施部位,下雨后可能会有积水。
其他隐蔽处留意:竹管、树洞、井盖钥匙孔、电梯井等隐蔽角落也不能忽视。竹管和树洞积水后很难被发现,却是蚊子喜欢产卵的地方。对于井盖钥匙孔,可以用胶带等进行简单封堵,防止积水和蚊子进入。电梯井若有积水,要及时通知物业进行清理。
雨天灭蚊“三要四不要”
要重点巡查易积水区域:密切关注低洼处、排水沟、屋顶排水槽等地方。这些区域在雨后极易积水,要确保排水顺畅,避免形成新的蚊虫孳生地。
要关注高风险区域:垃圾站、绿化带、建筑工地、花卉市场、废品收购站、废旧轮胎堆放点等场所,是白纹伊蚊等蚊子活跃的区域。雨停后,应优先对这些高风险区域进行处理,及时清理垃圾、疏通沟渠、整理杂物等。同时,通知居民检查自家阳台、庭院的积水情况,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到防蚊灭蚊行动中来。
要针对蚊虫隐蔽处灭蚊:屋檐下、排水沟缝隙、废弃轮胎内侧、建筑外墙凹凸处、地下室、地下停车场等都是蚊子喜欢藏身和繁殖的隐蔽之处。可以使用专业的杀虫剂,按照说明进行喷洒,但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口鼻。
不要忽视小积水:哪怕是瓶盖大小的积水,都有可能成为蚊虫孳生的场所。所以,在清理积水时,不能放过任何一处小积水,做到全面细致。
不要只依赖成蚊杀灭:单纯依靠化学方法杀灭成蚊,效果往往有限。蚊子繁殖速度快,若不配合清理蚊虫孳生地,几天后新的蚊子又会出现。所以,要将清理积水、消除孳生地与杀灭成蚊相结合,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更好的防蚊灭蚊效果。
不要在降雨过程中盲目喷洒药物:降雨时,雨水会稀释杀虫剂,降低药效,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应选择在雨停后,积水区域基本稳定时,再进行药物喷洒等灭蚊操作。
不要忽视防护细节:进行灭蚊作业的人员,务必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好防护服、口罩、手套等。居民在室内使用杀虫剂等灭蚊产品时,要关闭好门窗,人员暂时离开房间,待一段时间后通风换气再进入。同时,要注意将灭蚊产品放置在儿童和宠物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