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宋词里的中国”系列专题讲座在南城历史文化陈列厅正式开讲。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谢有顺以“‘弱’与‘小’的力量——宋词的美学”为主题,带领现场观众穿越千年,体会宋词之韵、感受宋词之美、品味宋词之雅。讲座现场气氛火热,座无虚席。
本次讲座由中共东莞市南城街道工作委员会、东莞市南城街道办事处主办,南城档案馆、南城方志馆承办,旨在“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位”,通过名家教授讲座与互动形式,让更多市民群众走进南城档案馆、南城方志馆,以中华诗词为载体,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助力添彩。
“我们今天讲宋词的‘弱’与‘小’,其实是加了引号的。‘弱’是‘弱德之美’,弱德不是软弱,而是在挫折中的精神坚持。‘小’是小事物,小情感,让大家在品读中感受情感的柔韧与悠长。”讲座伊始,谢有顺为现场观众点明了本次讲座主题。
随后,谢有顺引用了陈寅恪先生的“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钱钟书先生的“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是一向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严复先生的“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等观点,深入浅出地为大家阐述了“弱宋”并不“弱”。
在谢有顺看来,宋代以文立国,看似柔弱,其实内里有着一种坚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这种精神也反映在整个宋朝文化中,尤其体现在宋词的创作上,比如晏殊的温润秀洁,柳永的旖旎委婉,李清照的含蓄宛折……
“宋词是阴柔的,但不代表没有力量。”谢有顺认为,正因为宋词有着可柔美、可刚毅的内核,长短参差的句式,高低起伏的语调,让其多了几分婉转曲折的韵味,而宋词的美就美在这种婉转曲折,跌宕起伏。
最后,谢有顺总结道,宋词的“弱”,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化阴柔的一面,体会“要眇宜修”的境界之美以及“弱德之美”;宋词的“小”,让我们感受到宋代文人异常丰富的情感世界,共享他们时而忧念苍生,时而思恋情人的真挚情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多读词,读好词,从中汲取古诗词中的智慧,打开更辽阔的精神世界。
讲座结束后,谢有顺与现场观众进行了热烈互动。在场观众就宋词和唐诗、宋词和词牌名等相关问题进行提问、探讨和交流,将讲座气氛推向了高潮。
今年“宋词的中国”系列专题讲座共设四场,分别是“‘弱’与‘小’的力量——宋词的美学”、“女性之美与男性的眼光——宋词的视角”、“柳永的人生与词风”、“辛弃疾的‘世界’”。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关注“东莞南城发布”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活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