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面对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和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大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综合施策、团结拼搏,推动经济保持回升向好的态势,大朗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根据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大朗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448.09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0.6%;第二产业增加值272.92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74.07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比例为0.2:60.9:38.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000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233美元)。
图1 2020-2024年大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年末全镇户籍人口125583人。全年出生人口1806人,出生率为15.17‰;死亡人口439人,死亡率为3.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48‰。年末全镇常住人口56.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2万人。
年末,全镇工商登记注册户数10.8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6.6%。其中,企业工商登记3.79万户,增长10.8%;个体户登记7.07万户,增长4.5%。从新登记注册情况看,全镇工商新登记2.47万户,比上年增长3.6%。
二、农业
全年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336.59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农业产值9399.76万元,增长12.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7.5%;林业产值4.92万元,占0.03%;牧业产值51.49万元,增长8%,占0.3%;渔业产值6806.42万元,增长1.1%,占41.7%。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535亩,水果种植面积12243亩。全年粮食产量120.9吨,增长20.1%;蔬菜产量3670吨,增长0.7%;水果产量1659.6吨,下降50.8%;水产品总产量627吨,增长5%;家禽出栏1.11万只,增长7%。
全年全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绿色食品3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其中,内资型经济增长11%,外资型经济增长2.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1.1%,重工业增长13.5%;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11.6%,中型企业下降9.3%,小微型企业增长17.7%。
图22020-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三大支柱产业中,规模以上纺织服装鞋帽业下降7.3%;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长15.5%;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3.1%。
在现代产业中,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长13.3%;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7.7%,优势传统产业下降2.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6.97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7.71元,增加0.25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4%,增长0.7个百分点。
表1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4个,增长13.3%;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1.33亿元,增长21.4%。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9.35亿元,比上年增长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19亿元,增长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1.38亿元,增长1.9%;金融业增加值22.94亿元,增长2.3%;房地产业增加值32.8亿元,下降5.2%。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0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分行业看,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增长53.7%,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下降12.2%,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下降7.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12.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20.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下降3.2%。
年末全镇公路通车里程360公里,公路密度369.23公里/百平方公里。
全年邮政包裹出口1125.71万件,同比增长60.1%。其中快递包裹出口1019.91万件,同比增长80.9%;特快专递出口105.79万件,同比增长45%。投送报刊66万份,其中党报党刊19.8万份;捐赠图书1500多册。收寄快递包裹996万件。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7.3%。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0.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2.5%。工业投资增长0.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2.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8.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8.8%。
表2 2024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18亿元,比上年下降47.7%。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14万平方米,下降56.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71万平方米,下降59.3%。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下降0.4%;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3.9%。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3.7%,饮料类增长4%,烟酒类下降3.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5.1%,日用品类下降9.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72.9%,中西药品类下降13.5%,通讯器材类下降15.8%,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3%,汽车类增长8.9%。全镇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7724万元,下降1.6%。
全镇电子商务交易额186.78亿元,增长3.7%。其中,毛织业电子商务交易额104.28亿元,增长1.6%。
图32020-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镇进出口总额235.37亿元,比上年下降9.2%。其中出口191.92亿元,下降7.7%;进口43.45亿元,下降15.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7.76亿元,增长21.6%,占出口总额比重为14.5%。
全镇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41.89亿元,增长5.6%;其中毛织业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6.4亿元,增长7%。
图42020-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
全年全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3宗,合同外资金额3465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新签项目45宗,合同外资金额688万美元,下降25%;增资项目7宗,合同外资金额1915万美元,下降41.3%。全镇新签投资总额超100万美元项目1宗;增资超100万美元项目1宗。实际利用外资16962万元,下降44.7%。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5247万元,下降36.7%,占全镇实际利用外资89.9%。
八、财政金融
全年镇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21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税收收入8.17亿元,下降0.8%。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8亿元,增长5.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3亿元,公共安全支出3.16亿元,教育支出6.9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9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54亿元,城乡社区支出4.18亿元。
年末全镇有各类金融机构60家,其中银行类机构17家(银行网点共55个),保险类机构9家,证券期货类机构6家。后备上市企业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
年末全镇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97.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4%。其中,企业人民币存款余额185.24亿元,下降3.4%;城乡居民储蓄人民币存款472.85亿元,增长9.1%。本外币贷款余额547.53亿元,增长11.5%。
图52020-2024年各项人民币存、贷款余额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大朗居民收入保持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年大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41元,比上年增长5.5%。
图62020-2024年全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全镇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总人次为91.66万人次,其中基本医疗保险25.46万人,生育保险15.26万人,养老保险18.7万人,失业保险15.77万人,工伤保险16.48万人。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2.99亿元。
年末全镇有敬老院1个,供养老人60人。全年社会救济254人。全镇纳入“五保户”对象有10人,“五保户”费用支出31.65万元。全镇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纳入镇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有103户244人,共发放低保金329.03万元。困难群众救助覆盖率达到100%。年末慈善捐款结余1277.57万元,医疗救济基金结余16.32万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4年全镇通过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7家,总数达355家。全镇新增专利授权量为2448件,比上年底增长3.4%。其中,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88件,同比增长34.6%,占新增专利授权总量的11.8%,数量排全市第13位;新增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为1504件,新增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为656件。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5件。全镇共有省级工程中心21家,市级工程中心27家,市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市级科技孵化器2家,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1家,市级加速器2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45.59%。
年末全镇幼儿园56所,其中省一级幼儿园1所,市一级幼儿园33所。在园(班)幼儿共16713人,入园(班)率达100%。基本普及三年学前教育,实行六周岁入小学。全镇小学18所,在校学生38792人,本镇户籍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全镇初中8所(含完全中学),在校学生12842人,本镇户籍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64.5%。全镇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457人。全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民办成人非学历教育机构60间,各类成人教育年培训215人。
表32024年各级教育招生、在校生、毕业生人数及增长速度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镇有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馆35个,公共电子阅览室26个,村史馆10个,文化广场34个,电影院7个,公共文化设施占地面积34.05万平方米。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全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表演333次,举办各类文化艺术美术教育展24次;下基层公益电影放映167场次,观众约1.16万人次。全年共发行报纸《大朗周刊》7期。
年末全镇医疗机构225个。其中,医院4所,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221个。全镇卫生技术人员3166人,医疗机构实有病床1072张。全镇门诊量291.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9%;住院量3.54万人次,增长4.8%。
图72020-2024年卫生技术人员数
全年举办镇级综合和单项比赛6次,参加人数1.35万人次。全镇有各类体育运动场地440个,其中体育场3个,体育馆27个,篮球场321个,游泳馆6个,足球场37个,乒乓球馆19个,羽毛球馆5个,田径场22个。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镇自来水供水总量7812万吨;用水总量7023万吨,其中,工业用水2665万吨,商业用水1986万吨,居民生活用水1826万吨,其他用水546万吨。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6.67亿千瓦时,增长10.8%。其中工业用电36.68亿千瓦时,增长11.7%;商业用电5亿千瓦时,增长11.9%;居民用电9.17亿千瓦时,增长11.2%。
年末全镇建成区土地面积56.5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率为50.75%,绿化覆盖率为55.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03平方米;全镇已建成公园67个,面积402.78公顷。林地面积24318.72亩,生态公益林约202.11亩。
全年全镇发生火灾事故337起,比上年增长16.2%;死亡2人;受伤4人,下降33.3%;直接经济损失482.35万元,增长8.6%。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40宗,比上年增长116.2%;死亡11人,下降35.3%;受伤201人,增长57%;直接经济损失28.98万元,增长66.8%。
注:
1. 本公报中2024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后统计数据以各部门年报及《东莞统计年鉴-2025》为准。
2. 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3. 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
4. 先进制造业包括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先进轻纺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5.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工商登记注册户数、专利授权量等数据来自大朗市场监管分局;社会保险数据来自大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食品、林业用地、生态公益林等数据来自镇农林水务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大朗邮政分局;电商交易数据来自大朗电子商务协会;货物进出口、利用外资、新三板、后备上市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等数据来自镇经济发展局;财政收支数据来自大朗财政分局;本外币存贷款余额来自市人民银行,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及分类明细来自镇内各银行机构;敬老院、社会救济、慈善公益等数据来自镇公共服务办公室;教育数据来自镇教育管理中心;文化站、公共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村史馆、文化广场、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公益电影放映等数据来自镇文化服务中心;电影院、报刊发行量、各类健身运动比赛及健身场地设施等数据来自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卫生事业、出生和死亡人口等数据来自镇卫生健康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公路情况、道路交通事故等数据来自大朗公安分局;用水数据来自市水务集团供水公司大朗分公司;用电数据来自大朗供电分局;公园绿化等数据来自大朗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分局;火灾事故相关数据来自大朗消防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