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东莞市道滘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900007345503X/2024-00924 分类:
发布机构: 东莞市道滘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4-08-15
名称: 她懂:非遗之美,指尖浪漫——七夕贡案非遗传承人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8-15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她懂:非遗之美,指尖浪漫——七夕贡案非遗传承人

发布日期:2024-08-15  浏览次数:-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在这一天有了具象化。而在道滘,关于七夕的仪式感一定是一台精美的七夕贡案,这是代代相传的民俗,更是祖祖辈辈的美好祈愿。

微信图片_20240815154007.jpg

  △道滘镇农历七月初六晚“拜七姐”

  微信图片_20240815154014.jpg

  △正在教孩子们学习制作七夕贡案

  正在祠堂里细心做示范的叶小云,今天准备教村里的孩子们了解学习制作七夕贡案。小小的箩筐中用胶水将泡沫底座固定好后,将一颗颗经过筛选后大小接近的花豆绕圈固定,做成一筐满满的谷仓。孩子们也有模有样地学习着。叶小云在成为非遗传承人的这几年中,常常深入社区、学校进行七夕贡案的非遗文化宣传。

微信图片_20240815154021.jpg

  △正在教孩子们学习制作七夕贡案

  今天的百姓故事,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七夕贡案的非遗传承人——叶小云。

  叶小云是土生土长的道滘人。从小就在浓厚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叶小云,十分喜欢制作手工艺品。家里奶奶和妈妈手工技术了得,自己也耳濡目染,喜欢起了手工活。

微信图片_20240815154025.jpg

  △叶小云近期作品

  说起七夕贡案,对于像叶小云这样的80后一代而言,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在七月初六晚,少女们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这是除新年以外的又一个要穿新衣欢庆的日子。因为在这一晚,按照习俗,村里的祠堂里会摆上一台七夕贡案,以此许下美好祝愿。多以未婚的少女少男为主,以祈求聪明伶俐、姻缘美满。

微信图片_20240815154029.jpg

  △叶小云近期作品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进步,这样传统的民俗活动也变得不那么热闹和重视。更何况,想要完成一台精美的七夕贡案除了心灵手巧还需要花上大量的时间在制作上,这对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而言俨然已经跟不上现代人的需求。

微信图片_20240815154033.jpg

  △叶小云带七夕贡案进校园

  微信图片_20240815154038.jpg

  △“粤港澳非遗生活节”七夕贡案展位

  看到这一传统的民俗活动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困难,叶小云主动肩负起了“拯救”这一面临失传可能的非遗文化。就这样,从2019开始,叶小云积极与镇文化服务中心以及各村文化中心联系,合力对七夕活动进行了创新和服务。

  近几年,道滘镇也高度重视七夕的非遗活动,将活动打卡点设置在具有道滘特色的古建筑中,例如巍焕楼、赵公古庙、衡斋私塾等等,还通过举办七夕贡案制作比赛、七夕贡案展示、有奖打卡、七夕游园和爱情网上表达、非遗小姐姐线上直播等活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打造出一个闪亮道滘七夕活动,新颖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其中。此外,还吸引来了著名的民俗专家陈忠烈教授,省非遗中心、中山大学非遗研究生等专家在现场考察并参与,得到了教授、专家的高度赞誉。

微信图片_20240815154042.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54047.jpg

  △2022年荣获东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七夕贡案的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七夕贡案的非遗传承人,叶小云绝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将七夕贡案进行“复制、粘贴”,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她也融入了自己的思考进行创新,将七夕贡案变得更为生活化、简易化,更能与群众生活联系密切,进而能够深入推进七夕贡案的传承和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815154054.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54058.jpg

  △叶小云创新的作品

  桌上的一排划龙舟的“济宝”小将、栩栩如生的小金鱼等都是叶小云的创新之作。她说,过往因为物资匮乏、生活简单,老百姓多以身边有的五谷作为制作的原材料。而今,这些五谷制作起来太过于“精细”和耗时。叶小云看到身边有可循环利用的废品,例如鸡蛋纸托,便萌生出了创新融合的“作品”,这样既能够让制作七夕贡案的方法得到了传承,还能够环保,一举两得。

  思路一转变,使七夕贡案的古早技法被焕发出了新活力,也“降低了”年轻人学习七夕贡案的门槛,这一下子,想要了解这一传统非遗并且学习制作的年轻人就更多了。

  叶小云时常感到惋惜,精通做七夕贡案的那一群人如今已是耄耋之年,她们眼睛老花了、手脚也不利索了。而大多数年轻人很难有耐心静下来研究这样的指尖艺术,毕竟一个作品一做就是几小时。双重现实难题时常让叶小云感到苦恼。但凭借着叶小云对七夕贡案的热爱、对传统非遗文化的赤诚,尽管平时在村委会的工作十分忙碌,她仍然会不断学习非遗文化、精进制作技艺、与时俱进创造出更多群众喜爱的七夕贡案,她走在传承非遗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很坚定。

微信图片_20240815154106.jpg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传统技艺、文化在面临着时代发展的冲击,逐渐地被淡忘、遗失、甚至是抛弃,然而仍然有热爱它的人以此为使命,细心呵护、代代相传。叶小云希望,通过自己绵薄之力能够将这项省级非遗七夕贡案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微信图片_20240815154113.jpg

       延伸阅读

  七夕贡案,在民间称作“摆七姐”,是中国传统民俗七夕节里一项最主要的活动内容,同时也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按照传统习俗,一般在农历的七月初六晚,各村的祠堂都会摆上一桌七夕贡案。而且摆放的顺序也有所讲究,主要是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为基础进行造景。最初的七夕贡案,桌上的精美工艺品绝大多数是来自常见的农产品,例如谷米、杂粮、蔬果、鲜花等等,做出寓意吉祥的人物或神话故事,借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姻缘美满、家庭幸福。这些工艺品的制作考验的不仅是制作者的细致、耐心,更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思考以及美好向往。(阳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