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
2024年,东城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法治东莞建设的任务要求,积极进取,真抓实干,助力东莞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辖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治保障。现将我街道法治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法治建设工作情况
(一)深入学习贯彻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法治建设各项制度
一是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发《东莞市东城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任务清单》,明确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工作职责。在街道党工委会议、办事处工作会议和街道党工委全面依法治街道委员会会议等专题学习传达有关法治建设工作精神、听取法治工作汇报和法治工作考核情况,研究部署街道法治领域重点工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按要求高标准完成述法述职。
二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部署。组织开展街道党工委会议“第一议题”专题学习法治精神3次,强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制发《东莞市东城街道2024年全面依法治街道工作要点》,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的相关部署落实到街道实际,并建立季度跟踪督查督办制度,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教育。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摆在突出位置,融入到党纪学习教育、党组织固定主题党日活动中,并纳入年度培训计划,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和必修课程。面向中小学校,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教育活动,强化思想引领,深化依法治校。组织召开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专题学习会,以高水平法治建设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各项改革部署落实落地。
四是强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建设。在街道24个社区建立宣传阵地,选取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城区供电局两家法治企业建立企业宣传阵地,全力打造好“东城普法”微信公众号网络宣传阵地,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街道法治文化建设,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二)加强备案审查能力,提升立法工作质效
一是持续推进乡镇街道行政规范性文件试点工作。整合法庭和“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等资源,将审查小组扩充至34人,并制发《东莞市东城街道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各项工作职责。全年召开了5次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会议,通过备案审查并上传全省统一的备案审查信息平台的规范性文件共4份,有效提升文件质量,确保政策科学合理。
二是积极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收集用途。2024年,东城基层立法联系点举办征集条例意见活动15场,“数字人大”平台应用后发布征集10次,并组织条例宣讲活动5场,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民意直通车作用。配合市人大开展《东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草案修改意见稿)》立法调研2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和《东莞市养犬管理条例》执法检查2次。
(三)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双公示”信息透明化,加强信用信息归集与共享,落实诚信宣传和“信易贷”融资服务。截至2024年11月底,街道行政处罚数据及时率为91.35%,合规率100%,报送合同履约和表彰奖励信息共6850条,在“信易贷”平台发布融资需求920笔,累计授信金额48.37亿元。持续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建设,制发《东城街道开展“限制竞争条款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审查已出台的《东城街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38条政策”),对部分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条款进行废止修订,确保政策合法合规。进一步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严格落实风险分级管理,加大抽检力度,加强问题治理和质量监督,辖区全年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整体形势平稳向好发展。
二是优化升级政务服务。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审前服务、优化办事动线等措施,不断提升窗口服务效能和企业群众办事体验。目前通过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承接事项1795项,涉及部门35个,将政务服务事项“一门集中、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改革持续引向深入。同时,制定《东城街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民生诉求处理专项工作方案》,规范部门及单位工单办理规范化、标准化。通过主要领导下沉一线、系统培训、提前介入、部门联动、快速响应等方式方法,推动一批民生热点和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年共受理48016件热线工单,较同期增长12.7%,总量排名全市第二,无红牌逾期情况,其中,办理满意度约97%,解决率约90.5%,按时办结率100%。
三是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及时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评估清理工作,督促文件清理责任单位对现行有效的11份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评估清理。制发《东城街道办事处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公开《划定道路停车重点区域路段项目》。2024年度新收行政诉讼案件均按规定进行答辩和提交证据,并由街道分管相关工作的党工委委员出庭应诉,出庭应诉率为100%,已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新收行政复议案件均未被直接纠错。
四是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充分发挥全市首支行政执法监督队伍的作用,通过组织监督队伍成员参与案卷评查的方式,对街道部门行政执法行为展开全方面的体检,促进行政机关及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2024年,共举办了8次行政执法专题培训活动、2次执法案件交流研讨会、3期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通过多项措施,对街道行政执法队伍实施指导和监督,切实提高街道全体执法人员规范执法的意识与能力,推动我街道行政执法质效提升。
(四)深化基层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是推进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处置化解。推动条块资源整合,党建、公安、法庭、司法、综治、网格等多元力量下沉,搭建多网融合非警务矛盾纠纷调处平台,集中交流基层治理难点,实现数据汇集、联动处置、监督问效等应用功能,畅通部门与部门、社区与社区、部门与社区之间的沟通渠道,有效提升整体社会治理效能。建立每日风险排查机制,及时下发纠纷信息情况至权责部门、社区,迅速响应化解矛盾纠纷,突出源头预防,做强风险隐患管控,强化全方位排查,全面摸清底数。
二是深化诉源治理工作。建立“网格+”联合行动机制,高效共同处理复杂纠纷。第一,构建“司法+网格化”机制,积极推进司法力量下沉,建立矛盾纠纷网格化联动调处机制,充分发挥司法的专业优势以及网格的基层触角作用,通过司法人员与网格员的协同合作,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排查矛盾纠纷以及开展纠纷调解等工作,实现“人在网中管理,事在格中解决”。第二,打造“社区网格微法庭”。一方面,坚持“社区网格+滤纷”,定期对社区矛盾纠纷予以排查,对长期存在风险隐患的矛盾纠纷进行常态化监测与持续调处;另一方面,坚持“社区网格+解纷”,以“法庭+社区+网格”为核心,融合各方基层治理力量,落实初步解纷、联动解纷、专业解纷的三级解纷机制。第三,推动“警网融合”,持续推动警力下沉,做实社区警务队,推动社区警务与网格化治安要素管控工作深度融合,建立警情定期分析机制,对涉及纠纷的警情进行分类梳理,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矛盾。全年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50宗,同比减少813宗,调解成功1730宗,调解成功率为98.85%,涉及金额4082.06万元。
三是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效能。不断充实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服务力量,将社区法律顾问纳入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重要主力。构建线上线下全覆盖的法律服务网,安排获得法律职业资格证的工作人员或值班律师入驻街道一级平台,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免费咨询、代书以及代理服务。开展“春暖三月·法援巾帼”妇女专项维权活动,开通女性维权“快速通道”,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妇女群众,提供“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的“三优”服务,最大限度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理效率。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宣传,开展专项行动助力农民工依法追索薪资报酬。开展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为辖区50家企业提供了法治体检服务,发现企业法律风险点数量共计122个,现场协助企业处理矛盾纠纷12次。全年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628次,受理刑事法援85宗、民事法律援助案件12宗、行政法援案件1宗。街道社区法律顾问共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等服务共计1422件次,协助社区发送追收欠款律师函38份,为社区追回欠款约470万元。
四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突出重点内容,针对领导干部群体,对照《东莞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通过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等形式,引导领导干部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针对未成年人,组织法治副校长和社区法律顾问面向辖区中小学开展30余场防范校园霸凌讲座,通过案例分析和播放警示视频等形式,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体会校园霸凌的残酷以及违法犯罪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开展“‘典’亮明灯,护航成长”民法典宣传普法进校园专题活动以及宪法宣传进校园活动,以游戏游园的形式激发学生学法热情。创新宣传形式,充分发挥街道普法特色品牌的影响力,创设了系列普法漫画和普法周边用品,并在微信公众号“东城普法”开设法治宣传专栏,发布法治资讯、案例解读、法律知识问答等内容,提高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2024年,先后开展进社区活动105场,进学校活动44场,进商圈活动4场,进企业活动10场,并利用“东城普法”微信公众号发布普法推送348篇,开展线上活动6场,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派发普法宣传资料及礼品1万余份,宣传覆盖群众超过2万人次;在领导干部学法方面也组织街道党工委会议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1次,专题学习法治精神、重要法律法规4次,提高不同群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二、存在问题
在我街道建设法治政府的过程中,对照有关要求,仍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解决的问题:一是公平竞争审查实操有待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由于部分成员单位审查人员力量配备不足或人员调整频繁,对业务工作不熟悉,造成审查质量不高。二是部分黑恶势力由线下到线上“转型”。随着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犯罪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用信息网络犯罪已成为主流犯罪,相关网络黑灰产业日益活跃,发现打击、深挖彻查的难度倍增。三是部分调解员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训,调解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以及综合素质现状,需进一步加强。同时,公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可度有待提高,一些当事人认为人民调解的结果不具有权威性,更倾向于选择诉讼等其他纠纷解决方式,说明需进一步加强我街道人民调解工作宣传工作。四是普法宣传的针对性有待加强,由于辖区范围较大、人口众多,难以对辖区内所有群众或企业进行一对一普法,满足所有群众学法需求的难度较大。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实操性。组织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培训会,加强对省、市关于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有关文件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学习自觉性,增强各成员单位公平竞争审查意识和审查能力。督促各单位对拟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政策措施等依法进行公平竞争审查,依法及时把审查结果向社会公开,强化督查约束。
(二)稳步推进扫黑除恶工作。坚持督导督办,持续以查阅台账、座谈等方式不定时开展督导检查,对各成员单位扫黑除恶第一责任人履职、台账整理、涉黑涉恶线索摸排等情况进行重点督导,进一步压实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协同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和行业监管、整治工作有序进行。
(三)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扩大调解宣传。通过开展人民调解员知识技能竞赛等进一步加强调解员培训,提高调解队伍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结合各种重大活动、“12·4”国家宪法日,广泛开展以人民调解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宣传工作,提高调解知晓度与社会认可。
(四)以精准普法为向导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持续开展精准普法调研活动,了解辖区群众对普法宣传的需求,有方向有目标地为辖区群众提供普法宣传服务。持续关注校园法苑文化建设、领导干部学法以及企业法治宣传,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带动全街道各类群体法治素养整体提升。
中共东莞市东城街道工作委员会 东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
202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