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生组织开展的2024年“美源于心,境成于行”青少年生态环境创新活动(简称“美境行动”)结果宣布,经专家初审、复审,在各地申报作品8000余件中最终评选出个人奖255名,优秀组织单位29家。
其中,莞城街道张梓钰、曾澄团队的《兴贤街历史文化街区环境风险调查及安全措施实施建议》荣获优秀实施报告三等奖;在莞城街道开展的水资源探索活动《行走于蓝天碧水间,共建无废城市——走访东莞水体》获得了优秀实施报告二等奖;莞城生态环境分局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2名指导老师获得了优秀指导老师奖。
斩获多项殊荣
年前,在省级比赛中莞城街道生态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共斩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优秀奖1项,并获评“优秀组织单位”及“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此次成果充分展现了辖区青少年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深耕环保教育,成果百花齐放
本届“美境行动”以“身边的人、事、家庭、学校、社区、生态环境”为素材,围绕低碳生活、生物多样性、垃圾分类等主题,鼓励青少年通过环保宣传、科学调查、创新设计等形式提出解决方案。莞城街道选送的多项作品脱颖而出:
“护”美境实施报告:张梓钰、曾澄团队的《兴贤街历史文化街区环境风险调查及安全措施实施建议》荣获一等奖;李坤霖、叶冠志等同学的《半自然生态系统水质净化探索》同样摘得桂冠。
▲环境风险调查体现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说”美境自然创作:黄俊熙、林柏翘的《竹节虫探秘》以生动视频斩获一等奖;钟韵涵的《环保卫士中的蛇蝎美人——夹竹桃》通过自然笔记形式呼吁关注植物保护,赢得评委高度评价。
▲夹竹桃自然观察笔记体现了作者细致及严谨的科学调查
“划”美境设计方案:多支团队聚焦社区环境问题,如《皮鞋巷环境风险调查》《卢氏小树蛙保护方案》等,以科学调研与创意设计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卢氏小树蛙自然笔记体现了孩子的科学观及大局观
多方协作,实践育人显成效
莞城街道生态环境分局联合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和阳小学等机构,通过“科学创客”模式,引导青少年开展自然观察、物种调查、环境风险评估等实践活动。钟晓燕、罗斯妙、莫汝桃等指导教师深耕一线,带领学生完成自然笔记5篇、科学调查报告5份、自然绘本2册、科学视频1部,内容涵盖物种保护、生态修复、低碳生活等多元主题。
▲绘本中体现的科学探索精神及人文关怀
以行动践行理念,助力生态文明
获奖作品不仅体现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与责任感,更成为传播环保理念的生动载体。例如,赵紫希团队的《我家来了“蛙”星人——斑腿泛树蛙奇遇记》以绘本形式记录物种生态,呼吁公众关注生物多样性;翁宗楷等同学的《乡土青绿》绿地图,则通过手绘方式呈现东莞人民公园本土乔木分布,为城市生态规划提供参考。
▲绘本中灵动的画面设计
莞城生态环境分局方面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科学创客”教育模式,联动更多学校和家庭,推动青少年从“环保学习者”转变为“生态践行者”,为共建绿色低碳城市注入新活力。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