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
2024年,莞城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相关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进展和成效。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筑牢法治建设工作根基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
本年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题主线,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等为重点,深入研究,细化落实举措,统筹协调推进。党工委会议专题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习传达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清单制度。通过领导干部培训学习、支部集中学习、线上专题学习等形式,着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工作部署,做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莞城党校、莞城司法分局两处分别建成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整合阵地资源,融入本土法治品牌,扎实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高效覆盖。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精神,莞城党校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课程,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街道法治领域改革。落实领导干部“一培训两讲座”,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举办线上线下培训活动近10场次,切实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莞城走深走实。
(二)夯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压实“关键少数”法治建设责任
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合法治之力,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动能。围绕市委法治建设工作具体要求,制定《莞城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学习传达《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东莞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常态化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年终述法工作,形成头雁示范效应。本年度党工委会议学习传达中央、省委、市委有关法治建设的重大部署等7项,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6次,组织莞城经济发展局等主要负责同志述法。贯彻落实2024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法治建设十件实事,制定我街道依法治街道年度工作要点,将深化法治建设“四级同创”、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优化升级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多个重点实事分解任务,明确步骤和具体举措,依法治街道水平整体跃升。
二、瞄准重点深化机制,夯实科学民主决策
目前,我街道设有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及东莞市人民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通过走访、座谈、征集意见等方式,汇民意、集民智,为东莞市立法工作建言献策,本年度收集群众立法意见建议共83条。聚焦以往规范性文件管理存在各项问题,纵深推进规范性文件审查培训交流,锻造过硬合法性审查队伍,本年度发布行政规范性文件3件,均统一编号、发布和备案,力求文件符合时代需要、回应群众诉求。注重规范决策流程,制定并公布《莞城街道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将《东莞市莞城街道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列入决策范围,明确决策主体、范围、法定程序等。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作用,审核政策类文件、重要措施、提供上会请示件法律意见等逾100项,为街道各单位审查合同476份。
三、扛起履职责任担当,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抓保障强支撑,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本年度,承接全面搭建审前服务体系、打造“莞爱”政务服务大厅、落实“民意速办”改革3项基层政务服务改革攻坚揭榜试点任务,包括组建审前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精准的“场景导航式”服务,实现“群众进厅即享服务,大厅服务靠前一步”;提升适老化及无障碍政务服务水平,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残障人士等提供“陪伴式”服务,推进“退休一件事集成办”等,让特殊群体更好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数字生活”;深化“莞家代办”服务,优化政策兑现窗口设置,推动“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优化营商环境前沿阵地;积极配合市12345热线管理中心构建“民意速办”工作格局,实现民生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有效解决。本年度,受理政务业务约18.5万宗,收到群众各类表扬30多宗;处理热线工单约1.36万件,办结率达100%,解决率和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
(二)优政策,务高效,惠企措施走深走实。
推广“一网通办”“一窗通取”“一照通行”,共为1068家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刻章等服务,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127562.5元,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开办成本。强化个体户纾困帮扶,对成长性良好的个体工商户提供“个转企”便利措施,目前已办理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28户。开展“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申报认定工作,通过摸底走访、电话沟通、申报服务点等方式,本年度指导77户个体工商户获评“名特优新”。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积极做好“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赛”宣传工作,成功发动辖区14家企业参赛,其中广东智通人才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荣获金奖,广东玉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获银奖。
四、综合施策执法监督,执法水平整体跃升
(一)一体化构建,提升执法效能
围绕群众反映热点问题,制定《莞城街道“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工作清单》,推进“一部门主导、多部门联动”模式,运用政策辅导,规劝提醒等柔性举措,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对动物诊疗机构、校外培训和托管机构等8项内容开展“综合查一次”检查,覆盖企业170余家,减少多头重复执法。街道突出重点领域整治,加强交通运输行业隐患排查整治,出动执法检查人员549人次,检查企业185家次,排查事故隐患52处。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领域整治,开展药品抽检17批次,化妆品抽检7批次,医疗器械2批次,合格率100%。本年度,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共出动执法人员2034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单位811家次,处理违法线索22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39宗。
(二)同步骤推进,营造服务型执法环境
行政执法监督和执法工作协同性运作,推进整改与提升并举。针对上一年度暴露的执法案卷规范性、执法平台应用等薄弱环节,举办行政执法规范化、粤执法运用等培训会议4场,打造智慧文明执法队伍。开展执法案卷评查互动讲解课堂,提升执法文书质量;实施“粤执法”月通报机制,实现执法动态监管;同时,对市场监管分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等4个单位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组建专业评审团,邀请法律顾问、人大代表等现场走访督察,进一步督促执法单位提升工作效能。印发《关于在行政执法单位组建普法宣讲队伍的实施意见》《莞城街道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指引》《莞城街道行政执法争议内部协调工作规则》等,规范执法程序和协调方法。
五、探索莞城经验模式,解决矛盾纠纷实现多元共治
目前,莞城辖区共有律师、网格员、美容美发行业等11个个人调解工作室,包括吴晶莹律师个人调解工作室、蔡庆文个人调解工作室、全市首个美容美发行业姚淑芬个人调解工作室、莞城首个“五老人员”个人调解工作室--基叔调解工作室,形成莞城特有的系列个人工作室调解品牌,发挥调解能手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另外,莞城现有调解组织共计47家,调解员353名,本年度共调解矛盾纠纷案件753宗,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7.5%以上。
六、多维度发力,强化行政权力制约与监督
保障群众知情权和表达权,通过H5门户网站、“数字人”技术、图文、音频等形式进行多维度政策、数据解读,本年度累计公布规范性文件3份。优化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栏目设置,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共计1773条。充分利用媒体影响力,通过“文化莞城”“平安莞城”等微信公众号主动发布信息约1918条,累计阅读量约460万次,分享转发约1340万次。联合《东莞日报》出版莞城专题版面,累计出版26期,104个版面,采写制作198个专栏和专题,刊登发布稿件达594篇。积极落实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保障群众监督权,本年度累计办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申请10宗,协助市政府完成信息公开申请答复3宗,答复率、答复及时率以及录入申请公开系统及时率始终保持100%。
重视行政复议对政府履职监督作用,制作《“水浒”说行政复议法》宣传动漫视频,结合民生热点突出行政复议调解在化解行政争议的作用。重视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本年度收到检察机关关于电动自行车换电柜安装管理内容的磋商函一宗,采取有效措施依法履行职责,在较短时间内将相关问题整改到位。
七、融合并举,公共法律服务质效全面提升
利用街道、社区、园区等12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资源,以及“10号普法日”“每周三律师服务日”,服务群众逾200人次,开展法治讲座40场。其中,东正社区法律顾问代理返还财产纠纷一案,成功入选为“广东省2023年民事法律援助十大典型案例”。面向企业精准送法,深入16家企业提供“一对一”法治体检服务。印发法律援助宣传单张、法律服务联系卡等宣传资料,运用LED显示屏、知识有奖问答、录制法律援助宣讲课堂等新媒体资源进行宣传,线上线下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知晓率。本年度,实体平台共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422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4宗。
八、创新赋能,普法宣传开启新篇章
创新推出“凤凰花开”法治品牌,举行“凤凰花开”法治品牌发布会暨莞城首届法律沙龙,拍摄《凤凰花开,法润莞城》民法典系列微视频,推出普法主题曲与原创诗歌,利用网络直播与短视频平台推出“吴律师谈民法典”线上直播栏目。聚焦民主法治创建,推动罗沙社区成功创建2023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北隅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复核通过;莞城街道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提档升级,累计组织了辖区9000人次小学生到基地学习。目前,我街道打造24个优质法治阵地,培训200多名专业法治人才,选树10个优秀法治典型,每年提供超过100个普法产品。本年度开展普法讲座30多场,普法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50多场,开展反校园欺凌及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活动30场次,预防青少年犯罪活动18场次,其他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16场次,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普法宣传活动共计100多场,普法宣传覆盖人群10万人次。
2024年我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效,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科学民主决策方面,立法基层联系点意见收集、群策群力渠道还不够通畅。下来将赋能新力量,通过网络、座谈、走访等方式进一步拓宽群众发声渠道,丰富采集意见方式,争取群众广泛认同和支持。同时,由于缺乏专门学习强化,规范性文件起草存在照抄照搬、脱离工作实际等情况,对重大行政决策在“阳光下”运行意识也需要提升。下来将通过专题培训会议、督察“巡诊”等方式,强化部门责任意识。二是在执法工作方面,由于部分新承接事项缺少清晰具体的工作指引,部分法律法规恰逢修订之际,自由裁量标准存在滞后性,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可能出现裁量风险。同时,部分授权执法事项承办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而专业化人才短缺,存在相应事项未能高效承接的可能性。为此,应持续巩固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学习教育成果,靶向培养执法领域人才,抓实法律知识培训交流,对任务、进度、成效同步监督推动。三是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需要进一步提升。由于执法监督力量短缺,缺乏明晰的基层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指引,执法监督工作还存在信息不对称、零散化,缺乏协作机制问题,也面临惩治性的事后监督多,防范性的事前监督少的现状。为此,将及时向上级请示经验做法,着力搭平台、建机制,探索精细管理新路径。
下来,我街道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建设。继续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创建和运用力度,综合运用传统方式和新媒体、新技术,通过送法进社区、进校园等形式大力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高效覆盖。二是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与执法工作协同性发展。根据市要求落实好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建设,健全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机制,对重点问题全方位、全流程督导,努力锻造素质过硬,服务优良的执法铁军。三是着力激活与扩展“凤凰花开”法治品牌的普法效能。通过多层次、宽领域的宣传推广活动,让“凤凰花开”法治品牌深入人心。
中共东莞市莞城街道 东莞市莞城街道办事处
工作委员会 2025年1月20日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