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
谢岗镇迅速行动,主动作为
对镇内已公布的12处文物和18处“四普”文物线索
展开了系统、详实的排查和登记工作
11月25日,谢岗文物“四普”工作全面进入实地调查阶段。市文物普查队及镇内文物工作人员深入普查一线,触摸文化根脉,深挖文物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摸清文物资源“家底”。
当天下午,市文物普查队来到谢岗村,对该村发现的3处新线索和1处已知文物进行登记和复查。工作人员穿行于老村旧巷、房前屋后、室内边角,对文物进行测量、定位、拍照、记录……一丝不苟地做好文物数据和相关资料的采集、登记工作,仿佛在与历史进行一场深沉而又亲密的对话。
据了解,谢岗村4处文物线索均为历史建筑,其中谢岗村公社旧址、简生公祠、内环路235号祠堂为“四普”新线索,于清末民初兴建;宗智公祠则兴建于明朝天顺年间,清乾隆、嘉庆年间两次重修。这些历史建筑对研究明清时期岭南坛庙祠堂结构布局、建筑工艺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谢岗这次有30处文物及线索需要普查,除已公布的文物之外,还有游击队遗址、银瓶山碗窑遗址、龙溪古庙等,这些新线索的发现对于谢岗镇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在普查过程中,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市普查队员认真、细致、严谨、专业的工作态度和要求,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能够顺利完成谢岗文物普查工作。”谢岗镇文化服务中心文物组组长缪惠君介绍说。
据介绍,谢岗镇不可移动文物分布点多面广线长,部分线索位于山区和少有人居住的旧村,这为普查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尽管如此,普查队员们采取先易后难、逐村推进的办法,运用北斗定位、RTK测量、无人机、手持采集终端等先进技术和专业设备,提高了数据采集处理效率和普查数据质量。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瑰宝。接下来,谢岗镇将严格执行“四普”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快实地调查工作进度,力争在本周内完成镇内30处“已有的文物点、历史建筑和新发现线索”的实地挖掘、信息采集等工作,为文物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