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华经贸摩擦案件
1、美国对中国冷拔机械管启动反补贴日落复审
12月2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进口自中国、德国、印度、意大利、韩国和瑞士的冷拔机械管(Cold-Drawn Mechanical Tubing)启动反补贴日落复审,审查若取消现行反补贴措施,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的实质性损害是否会继续或再度发生。涉案产品的HS编码为7304.31.3000、7304.31.6050、7304.51.1000,7304.51.5005、7304.51.5060、7306.30.5015、7306.30.5020、7306.50.5030、7306.30.1000和7306.50.1000。
2、美国ITC对特定柜式X射线和光学相机系统及其组件启动337调查
12月2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柜式X射线和光学相机系统及其组件(Certain Cabinet X-ray and Optical Camera Systemsand Components Thereof)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348)。中国、美国共5家企业为列名被告。
3、美国对曲别针作出第五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
12月28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进口自中国的曲别针(Paper Clips)作出第五次反倾销快速日落复审终裁,裁定若取消本案的反倾销税,将导致中国涉案产品的倾销以126.94%的倾销率继续或再度发生。
4、美国对光学增白剂作出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或将撤销有关反倾销措施
12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进口自中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光学增白剂(Stilbenic Optical Brightening Agents)作出第二次反倾销快速日落复审终裁,由于美国国内没有利益相关方对此案提交回复意见,美国商务部将撤销对进口自中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光学增白剂的反倾销措施。本案涉及美国协调关税税号3204.20.8000项下的产品以及税号2933.69.6050、2921.59.4000和2921.59.8090项下的部分产品。
5、美国企业对特定选择性甲状腺激素受体-β激动剂及其制造或相关过程提起337调查申请
12月29日,美国Viking Therapeutics, Inc. 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及销售的特定选择性甲状腺激素受体-β激动剂及其制造或相关过程(Certain Selective Thyroid Hormone Receptor-Beta Agonists,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or Relating to Same)侵犯了其知识产权。中国、美国共5家企业为列名被告。
6、韩国延长涉华聚酰胺薄膜临时反倾销税有效期
12月27日,韩国企划财政部发布第2022-238号公告,决定将原产于中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Biaxially Oriented Polyamide Film, BOPA Film)临时反倾销税的有效期自2023年1月14日延长至2023年3月13日。
7、韩国对涉华聚酰胺薄膜作出反倾销终裁
12月27日,韩国贸易委员会发布第2022-15号公告(案件调查号23-2022-1),对原产于中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Biaxially Oriented Polyamide Film, BOPA Film)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建议对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税率介于4.90%~28.60%的反倾销税。涉案产品为厚度小于等于25微米的拉伸聚酰胺薄膜,涉及韩国税号3920.92.0000项下的产品,不包括层压聚酰胺薄膜。
8、阿根廷延长对中国管道配件的反倾销征税措施
12月27日,阿根廷经济部发布第1078/2022号公告,根据前工业部的第204/17号决议,决定延长对原产自中国和巴西的管道配件的反倾销征税措施,继续对中国的涉案产品征收295%的反倾销税。涉案产品的南共市税号为7307.19.10和7307.19.90。
9、阿根廷对中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板征收反倾销税
12月27日,阿根廷经济部发布第1079/2022号公告,根据阿根廷NOREN PLAST S.A.公司于2021年10月提出的调查申请,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板(厚度大于等于2毫米,小于等于200毫米)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为55%。涉案产品的南共市税号为3920.51.00和3926.90.90。
二、全球经贸动态
1、欧盟委员会批准德国280亿欧元的可再生能源支持计划
据欧盟官方报道,根据欧盟国家援助规则,欧盟委员会近日批准德国280亿欧元的可再生能源支持计划(Erneuerbare Energien Gesetz,下称EEG 2023)。EEG 2023取代了现有的可再生能源支持计划并将持续适用至2026年底,计划增加创新招标、屋顶和地面太阳能光伏、陆上风能和生物甲烷的招标数量,推动德国实现2030年80%的可再生能源发电、2045年实现碳中和的能源目标,并将进一步助力欧盟与欧洲绿色协议相关的战略目标。欧盟委员会表示,EEG 2023对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电网稳定性是必要和适当的。
2、埃及央行上调关键利率至16.75%
据新华社报道,埃及中央银行(CBE)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日宣布,将关键利率上调300个基点,基准利率从13.75%上调至16.75%、隔夜存款利率从13.25%上调至16.25%,隔夜贷款利率从14.25%上调至17.25%,贴现率从13.75%上调至16.75%。仅在10个月之前, 3月21日CBE货币政策委员会就以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造成的全球通胀压力为由将其关键利率提高了100个基点,基准利率从8.75%上调至9.75%、隔夜存款利率从9.25%上调至10.25%,隔夜贷款利率从8.25%上调至9.25%。该次调整是CBE自2017年以来首次上调关键利率,叠加12月22日的本次调整,目前埃及的货币利率已上调至较高水平。根据CBE数据,3月的加息决定发布后,埃及镑兑美元跌至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当周银行收盘时收盘价为18.1埃及镑,跌幅超过15%。本次基准利率调整后埃及镑兑美元汇率可能进一步下跌。
3、日本央行上调长期利率实现“事实上的加息”
据新华社报道,日本中央银行近日在货币政策会议中决定,调整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以应对不断加剧的财政压力,允许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正负0.25%左右调整为正负0.5%左右。该决定公布后,利率的上升使得外国资本大量购入日元,引发日元币值大幅上涨,同时,利率上升意味着无风险的债券产品收益率上升,因此资金会从风险较高的股市撤出,转而选择持有债券,引发日本股市下跌。据悉,12月20日的10年期利率一度涨至0.467%,达到日本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最终以0.395%结束交易,较前一日的升幅为0.145%,创造日本中央银行开展“收益率曲线控制”以来的最高水平。日本中央银行还表示,为保持收益率曲线控制的收益率目标不变,央行将大幅增加债券购买,2023年1-3月每月购买的债券将从7.3万亿日元增加到9万亿日元,通过这些措施加强实现宽松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