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美”赢得了众人心
漫步在浮岗村新围旧村,硬底化的旧巷道平坦整洁,屋前屋后刚收拾出来的空地虚位以待,搬到新屋居住的老人家们回到旧村寻找儿时记忆;旧村祠堂外墙上,播种、插秧、丰收主题壁画传递着浓浓的乡土情怀和客家人最朴实的希冀,两三稚童正在宗祠大院欢快地踢足球,追逐着春日时光……让人很难想象,这一和谐洁净的乡村在数月前却是另一番景象。
浮岗村新围老村大部分房屋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房子,因为长期租赁给收废品等流动人员,废品经常被随意堆放在门前屋后、巷道、边角地,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阻碍车辆、行人通行,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同时,部分巷道墙体由于搭建明灶熏上一层黑灰,水沟长期积水,散发出阵阵臭味,村民都不愿意过多逗留。
今年年初,清溪镇全面打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攻坚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东风,席卷“最美小镇”,擦亮乡村靓丽底色。2月14日,浮岗村率先启动了第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村“两委”干部直面最头痛、群众呼声最高的新围、老围等旧村环境卫生品质提升,全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进行了垃圾清理、废品清运、路面修复、明沟改暗渠等。
“村里变化挺大的,现在房前屋后的废品、杂物堆不见了,环境好了,脸上也有光。有些屋主还主动粉刷外墙装修旧屋;不少搬出去周边居住的老人家也时常回到旧巷子里散步,回忆儿时记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用实实在在的“洁净美”换来村民们一串串开心的笑语。
新围老村的整治也迅速成为了浮岗村的样板工程。“整治效果出来后,浮岗村其他村小组长、村民非常认同,跑到村委会问什么时候开始整治他们的小组。”浮岗村“两委”干部张子雄介绍。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赢得群众点赞的情形,同样在清溪各村(社区)上演。“不是夸张地说,这是近五年来最干净的一段时间了,大家住得很舒服。”家住清厦村曾公祠附近的曾大爷称赞道。
如今,随着清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村民从以前的“问题多、抱怨多”变成“支持多、点赞多”,村民获得感节节攀升。
努力把90%的居住环境美化起来
村民获得感节节攀升的背后,承载的是清溪镇全镇上下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打好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的决心。
“乡村要振兴,宜居是前提”。因垃圾污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最突出的矛盾。因此也制约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健康成长。“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故园,如何承载离乡游子的乡愁乡情;同样无法想象,如此模样的乡村,何以激发城市游客的休闲兴致。”清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不得不打的一场硬仗。2月24日,清溪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工作推进会召开;4月18日,清溪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通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阶段工作情况,并对第二阶段深化整治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这样高规格地召开会议部署,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的决心显而易见——争取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促使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彻底改善和根本好转。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此期间,清溪镇领导多次率队深入问题较为突出的老村旧村,为各村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把脉开方”。全镇党员干部积极响应镇委、镇政府号召和部署,通过“双报到”活动积极参与到整治工作中,化身清洁员、监督员、宣传员,深入小巷清理垃圾杂物、走进屋舍宣传“门前三包”,定时定点清理发现的脏水塘、垃圾堆等“老大难”问题。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亲自带领村组党员干部到一线开展整治工作。如今,在清溪,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村民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对村庄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清洁治理,“抱团”打扮自己的家园。
让人惊喜的是,不少村(社区)更是多措并举出实招,力促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如土桥村结合乡村振兴项目,对周边旧建筑外立面、旧村五角星建筑进行升级改造,营造浓郁人文氛围;上元村联合相关部门以安全防火名义、停水停电的整改方式整治废品站乱堆放问题;三中村自行出钱出力发动村小组出动各类设备持续整治各种黑点、难点。
努力把清溪90%以上的人民群众居住的环境都美化起来,让他们觉得环境确实好了——“一年促人居环境蝶变”的目标正成为清溪上下擦亮“最美小镇”的生动实践。
昔日“短板”渐变为“潜力板”
美丽环境,孕育美丽经济。“村子旧貌换新颜,带来的是一连串良性循环。”土桥村党总支书记黄小雄告诉记者,不仅居民环境卫生意识增强了,而且更让村民高兴的是,环境档次的提升让企业更愿意扎根,入驻工业区的外地人更愿意住在村居里,村居租金有了上涨的空间。
昔日“短板”逐渐变为“潜力板”,不仅在土桥村上演。在清厦村,该村精细化管理水平较高,曾于2021年荣获市“精细化管理示范村(社区)”荣誉。该村通过打造“清溪水—文化广场—清溪圩—曾公祠等”精细化管理精品示范路线,乡村美丽宜居,文化底蕴丰厚,发展后劲夯实。
“清溪水”项目实施后,清溪水铁矢岭河道整治防洪标准可达50年一遇,同时通过截污、治污可实现“水更清”,两岸景观与人工湿地相结合,让“一河两岸”向外拓展和延伸。如今,漫步在午后的碧道,“河水悠悠,绿草青青”“鱼在水里游,鸟在枝头鸣”,一幅灵动秀美的清溪上河图,让市民有了更多享受慢行“绿生活”的好去处。
在清溪圩文旅项目启动后,美食街吸引了一众品牌入驻,各种系列自主经营店铺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点。“环境卫生搞好了,就是进一步擦亮了乡村游品牌,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也受到了游客们的点赞认可。”清厦村相关负责人表示。
长效管护才能保持乡村“颜值”。不难看出,清溪通过常态化开展活动,引导各村(社区)、广大市民群众共同参与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卫意识,营造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努力让清溪的水更清、天更蓝、城更美,让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的环境成为清溪的常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