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ico
ico
清府办〔2019〕76号-关于印发《清溪镇推进清溪医院与清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2020-02-13 15:11:07  来源: 本网
【字体:

各单位、办公室,各村(居)委会:

  《清溪镇推进清溪医院与清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业经镇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清溪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10月29日

  

清溪镇推进清溪医院与清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镇医疗联合体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卫医发〔2016〕75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7〕49号)及《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17〕12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  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发展医联体,进一步提升我镇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基层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到2019年底,基本完成搭建清溪医院及清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联体相关制度框架,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65%以上,居民患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比例达到7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到2020年初,对我镇医联体工作进行中期评估,形成评估报告,进一步完善医联体工作制度。

  到2020年底,对镇医联体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促进人才流动、医疗资源下沉,大力提升基层的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促进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二、组织架构

  为加强我镇医联体建设和发展工作的组织保障,成立清溪镇推进医联体工作小组,组长由镇人大副主席姚志发同志担任,副组长由许维(卫健局)、柳志勇(财政分局)、吴俊生(社卫中心)、李小伟(清溪医院)担任,组员分别为:刘家雄、钟勤芳、黄巧瑜、施秋娜(卫健局);吴勇(财政分局);罗锦英、钱隽、侯达繁、骆嘉杰(社卫中心);傅仕华、殷耀华、尹云欢、曾智仁(清溪医院)。推进小组办公室设在卫健局,负责统筹协调医联体各阶段工作,清溪医院负责牵头落实医联体工作开展,社卫中心负责配合医联体工作落实。

  三、组织模式

  (一)组织管理。清溪医院和社卫中心开展紧密型医联体,以保基本、强基层,落实基层首诊为指导原则,以设立医联体门诊等方面为切入口,以技术帮扶、双向转诊等方式起步,以点促面,循序推进医联体工作。相关单位签订协议,制定医联体的章程,形成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

  坚持四个不变原则,即保持社卫中心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变,双方独立法人地位不变,财务独立核算不变,人员编制不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清溪医院派遣医护人员到社卫中心及其站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设立慢性病联合门诊、承接社卫中心不能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检验检查、消毒供应等项目,指导及接收社卫中心人员培训和轮训,加快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使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留在基层。

  (二)人事管理。一是在人员编制不变的前提下,社卫中心负责根据上级部门要求落实人才引进和管理工作,清溪医院协助参与社卫中心人才培训,帮助建立健全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制度,社卫中心可参加清溪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等。二是清溪医院派业务骨干到社卫中心开展预约诊疗、会诊、技术知识讲座等医疗技术指导工作,社卫中心做好组织、宣传、预约病人、提供现场医疗条件等基础支持,保障项目顺利开展。三是双方内部人员的相互交流,不办理调动手续,医生按多点执业办理执业许可。

  四、协作机制

  (一)设立医联体门诊。采用定期出诊、多点执业等形式,贴近基层群众就诊需求,切合技术帮扶方向,按照定时、定人、定点的原则,由清溪医院安排专家(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到社卫中心及各站点指导坐诊,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清溪医院有关专家出诊安排如下:到社卫中心的内科专家每周1次,妇科(或儿科)专家每两周1次;到各站点坐诊的内科专家每站每季度不少于1次。购买服务按每次半天、全年52周、安排高级职称出诊计算,全年合计出诊130人次。高级职称1000元/次等(支付标准参照《关于印发<东莞市市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国内培训费管理办法》,即东财〔2015〕79号文,每半天补助标准上限:初级职称600元/次,中级职称800元/次,副高职称1000元/次,正高职称2000元/次,具体以镇政府批复及实际出诊医师职称及人次为准,下同)。医疗纠纷根据事发地点各自进行处理,相互协助,所涉及费用由事发医疗机构负责。

  (二)推进信息资源互通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清溪医院每月定期整理慢性病住院病人信息,指定专人汇总,由社卫中心派人收集信息,推动医联体内居民的健康档案进一步更新完善,有效推进双向转诊及健康管理工作。整合清溪医院和社卫中心影像、检验、病理、心电图诊断等医疗资源,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互认检查检验结果,避免重复检查。清溪医院定期安排检验科专家协助社卫中心开展质量控制工作,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推动双向转诊措施。双方要制定安全、方便、快捷的转诊流程,逐步健全机制,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原则,全面提升分级诊疗的服务能力,基本构建布局合理、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

  清溪医院应建立“绿色通道”,接收社卫中心转诊到医院的患者,优先安排医生接诊、优先安排检查及住院床位。按照患者自愿、连续治疗、安全便捷的原则,清溪医院对达到出院指征、病情稳定处于康复期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等慢性病患者要做好下转工作,指定专人收集和整理下转病人的信息,做好信息登记。到2019年底,慢性病患者的下转率应达到75%,到2020年底,慢性病患者下转率要达到85%。社卫中心要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收集清溪医院的下转病人信息,做好随访跟踪工作。社卫中心对医联体内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和疑难重症病人等符合转诊要求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原则上优先转清溪医院,并逐年适当提升转诊率,真正做到发挥医联体的作用,让基本医疗在我镇就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实现医疗机构优势互补和良性协作。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

  (四)实现消毒供应物品一体化。社卫中心将需要消毒的医疗器械转移到医院进行消毒处理后,再转运回社卫中心及各站点使用。购买消毒服务项目按5000元/月付费。

  (五)完善医护人员培训和进修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大力提升社卫中心的医疗水平。清溪医院应发挥专科和教学优势,采取多形式、重效用的方案,做好社卫中心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专科培训和进修工作,及时通知社卫中心组织人员参加学术会议。社卫中心应完善进修培训制度,定期分批安排医师、护士、医技等卫生专业人员到清溪医院进行短期进修学习,提升诊疗水平。

  业务培训方面:1.清溪医院业务专家到社卫中心授课,每月1次,全年共12次,授课人按高级职称标准为1000元/半天;2.社卫中心医护人员到清溪医院参加其自行举办的学术会议,每月至少1次,免收培训费用。

  (六)着力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卫中心要充分发挥医联体优势,围绕全镇一盘棋的目标,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重点人群和特困户、低保户等贫困人口,鼓励和引导居民优先选择基层首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清溪医院要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对社卫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加快建立全科—专科联动机制,协助社卫中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到2019年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相关费用预算:按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从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所收取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居民个人支付费用、市医保支付费用等)中进行支出,具体费用按镇财政分局实际到账的费用为准。

  (七)信息化网络建设。积极与预约平台进行端口对接,建立远程诊疗系统,搭建统一的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搭建共同共通信息平台,启动医联体内远程数据平台中心,实现双方系统信息的互通。清溪医院对社卫中心信息化建设作技术指导,加强社卫中心网上预约和支付功能模块的建立,社卫中心将整合所有检验检查结果数据,逐步完善双向转诊对接、远程教学平台、电子病历对接、实现移动会诊。

  五、购买服务方式

  我镇组建医联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卫中心以一般专项资金形式在社卫中心收入中列支,逐渐完善服务、利益、责任、管理共同体,基本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

  六、保障政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由镇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统筹实施,推进医联体相关工作实施。建立医联体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召集人为镇卫健局负责人,医联体单位各指定1名副职以上的领导担任联络员。

  (二)落实资金保障。社卫中心就预算医联体购买服务所需专项资金,与镇财政分局做好沟通说明,保障资金到位。财政分局要按规定落实财政补助政策。

  (三)完善人员保障和激励机制。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和分配激励机制。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医联体内医务人员职称职务晋升的条件之一。

  (四)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平台,及时对医联体工作新经验、新做法、新成果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扩大宣传受众面,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附件:

相关附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