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镇迅速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三届一次全体会议精神,聚焦全镇发展目标,切实把党代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一)坚持以党建为核心,实现基层执行力全面提升。着力抓好党的建设,全镇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安排党委会议第一议题、举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以及召开班子会等多种形式传达学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三届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将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与推动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以“党建+”模式助推服务升级,推动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工作深度融合,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优势。着力抓好队伍建设,按照“提拔一批、轮岗一批、转非一批”的思路,全面开展中层干部交流调整任职;实施编外人员制度改革,建立聘员日常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制定日常管理考核办法及薪酬管理细则,通过设立“局长助理”“组长”等职位,拉开待遇级差,有效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着力抓好人才引育。创新实施“优才计划”人才战略,大力招聘优秀人才,由镇领导班子“一对一”帮带培养,为全镇改革攻坚、专业化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目前,累计引进人才53名。下来,我镇将选配一批本土户籍的优秀人才下沉村(社区),作为村委的后备人选,助力末端执行力提升。
(二)坚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积极开展企业帮扶行动,加快重大项目投资建设,深入挖掘数据增量,抓实规下样本企业管理,集中政策资源给企业注入“强心针”,出台《桥头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兑现政策补贴830万元,全面减轻企业负担。全力抓好招商引资。聚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通过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全力引进一批创新性强、带动力强的“链主”企业,力争五年内招引3宗以上投资超30亿元项目。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招引高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探索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共建双创平台,推动骨干企业带头攻关“卡脖子”问题,力争2022年全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0%以上。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布局。加快5G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入第三方服务商,推动大型企业“带订单”登云上网。
(三)坚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全镇战略平台。
一是加快推进东深公路市级统筹产业单元建设,打造桥头“筑巢引凤”高水平平台。我镇将东深公路市级统筹产业单元建设作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头号工程,计划以1400多亩改造区为核心,梯次推进周边5400亩更新区改造工作,打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工程。目前,我镇正按照“重点突破、总体推进”的思路全力推动相关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成立由书记、镇长牵头的攻坚组织,制定规划建设、征地拆迁等工作方案,组织实施现场办公;全力抓好土地征拆工作,着力抓好800多亩农用地征收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户代表表决签名工作;提前谋划园区招商工作,现已启动招商大会前期筹备工作。
二是全力推进东太湖科技产业园建设,牵引桥头打造成为深莞惠产业合作示范区。全面统筹东太湖科技产业园10.06平方公里连片土地,锚定“一年树立形象”“三年奠定格局”“五年竞争力初显”“十年释放价值”的前进航标,依托园区生态、区位、交通等多重优势,对园区进行全面规划和整体再造,划定生物医药产业区、智能制造产业区、商贸配套区、高端住宅区四大功能组团,实现不同组团的集约发展和良性互动,努力闯出一条镇域大范围更新改造的新模式。目前,我镇已完成城市综合运营商招引工作,完成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草案,划定了1257亩改造核心区,启动了270亩连片“工改工”前期改造。同时,抓好招商引资,加快推进生物医药科技城建设,引进了昶通通讯、中兴瑞电子、润信包装、实优特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预计未来10年间,东太湖将建成397万平方米产业用房,加上现有90万平方米,园区将会有近500万平方米的产业用房。
三是加快推动荷花文旅产业园建设,牵引桥头打造成为大湾区生态旅游新高地。我镇正统筹荷花文旅产业园8000多亩连片土地,锚定“景区格局构建、景区初级打造、景区全面创建”的发展航标,聚焦大湾区对高端服务业的需求,通过串联东江、东深供水工程、朱熹“半亩方塘”、邓屋名人陈列馆、迳联古村落等旅游资源,打造辐射深莞惠、服务大湾区的高端景区。同时,积极布局创新金融、医疗保健、康养休闲、教育培训、商务服务、住宿餐饮等现代服务业,有效承载景区消费需求。目前,我镇与港中旅集团旗下公司(中旅智业)合作,完成全案策划和9大专题篇章方案,成功打造“七彩花田”项目,接续举办了新春赏花行、荷花节等活动。同时,抓好土地收储和园区招商,完成3000多亩用地的统筹工作,并与TEA会员主题公园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四)坚持提升城市发展品质,不断增创发展优势。突出抓好“工改工”。组织开展“空间拓展+动能转换”深调研工作,以镇政府“一号文”形式聚焦“工改工”,实施“633”行动计划,制定出台“N系列”配套政策,优先启动12个“工改工”试点,释放产业发展空间163万平方米,加快推动蓝盾、宏辉、汉维、标域、鸿铭等6个“工改工”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合计产值可达36.5亿元。坚持抓好城市品质提升。抓好人居环境整治、美丽村居建设、环境污染防治等各项工作,所有村(社区)均达到干净整洁标准,完成禾坑村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实现了田间窝棚清零,打造全市首座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教馆,成功列入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抓好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中心小学改扩建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并成功承接市第十一中学落户桥头,形成了公办学校“一中学六小学”的格局;全力抓好品质交通千日攻坚,加快推动29号路、东太湖路等路网规划建设,打通桥头汇入粤港澳大湾区首条高速;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一个中心六个站”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中医馆升级改造;全力抓好社会保障,建设“双百”社工服务站点,实现养老“大配餐”服务全覆盖。全力强化文化服务供给,“莫家拳”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莞籍“坪石先生”邓植仪、邓盛仪陈列馆顺利落成开馆,成功打造“一镇两花”特色文化品牌。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