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ico
ico
2020年大朗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2021-06-04 11:04:00  来源: 本网
【字体: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叠加中美经贸摩擦、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的严峻挑战,大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勠力同心、逆势奋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复苏,为“科创新城、品质大朗”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0年大朗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0.66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220.12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137.60亿元,增长0.6%。三次产业比例为0.2:61.4:38.4。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7%,批发和零售业下降5.1%,住宿和餐饮业下降16.1%,金融业增长4.4%,房地产业下降0.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1655元。

  表一  2020年分行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行  业

总量(亿元)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358.37

1.1

  第一产业

0.66

6.0

  第二产业

220.12

1.4

  建筑业

3.89

39.1

  第三产业

137.60

0.6

  批发和零售业

31.82

-5.1

  住宿和餐饮业

8.64

-16.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56

14.7

  金融业

19.12

4.4

  房地产业

28.36

-0.9

  年末,全镇工商登记注册户数6.9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9.8%。其中,企业工商登记2.54万户,增长12.7%;个体户登记4.39万户,增长8.2%。私营企业登记户数增长较快,增长12.9%。从新登记注册情况看,全镇工商新登记1.25万户,比上年下降0.8%;新登记企业0.54万家,增长14.0%。

  全年全镇财政可支配收入39.01亿元,同比增长107.9%。财政总支出35.58亿元,同比增长5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40亿元,增长29.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40亿元,增长26.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1亿元,公共安全支出3.11亿元,教育支出5.7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亿元,卫生健康支出2.48亿元,城乡社区支出1.88亿元。

  全年全镇税收总额51.76亿元,增长2.2%。从税种来看,增值税31.43亿元,增长0.3%;企业所得税9.68亿元,下降6.4%;个人所得税2.15亿元,增长8.8%;土地增值税2.54亿元,增长7.5%;城市维护建设税1.54亿元,下降4.6%;契税2.04亿元,增长103.5%;房产税0.68亿元,下降1.2%。

  二、农业

  全年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548.06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农业产值4855.21万元,增长103.9%,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9.3%;林业产值103.08万元,增长2395.9%,占0.6%;牧业产值266.74万元,增长11.7%,占1.6%;渔业产值11264.03万元,下降9.1%,占68.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59万元,增长9.3%,占0.4%。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237亩,水果种植面积12524亩。全年粮食产量76.22吨,增长45.7%;蔬菜产量3974吨,下降5.3%;水果产量1889.8吨,增长386.4%;水产品总产量736吨,下降21.0%;家禽出栏4.65万只,增长8.6%。

  全年全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绿色食品1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镇工业实现增加值216.62亿元,比上年增长0.9%,占GDP的比重为60.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4.64亿元,比上年下降0.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77.55亿元,增长8.4%,占62.2%;轻工业增加值47.09亿元,下降12.1%,占37.8%。

  三大支柱产业中,规模以上毛织业增加值13.23亿元,下降23.7%;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77.36亿元,增长6.6%;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41.18亿元,增长5.3%。

  在现代产业中,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6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5.94亿元,增长8.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4.25%,产品销售率98.6%,全员劳动生产率15.36万元/人,实现利润总额22.53亿元。

  二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增速(%)

熟肉制品

16865.73

-3.2

焙烤松脆食品

13849.87

35.8

饮料

51361.24

-11.0

非织造布(无纺布)

3450.08

6.8

口罩

万个(只)

7984.24

-100.0

服装

万件

12263.36

-20.5

手提包(袋)、背包

万个

146.28

-53.9

万双

530.53

5.5

家具

778405

-44.4

纸制品

131101.65

-1.7

涂料

6082.8

11.2

初级形态塑料

98023

12.2

聚碳酸酯

33984

2.5

硅橡胶

13506.77

11.3

合成纤维聚合物

5313

9.0

化学试剂

4016

-0.3

塑料制品

32411.48

-8.0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2989053

17.2

耐火材料制品

9262

-40.6

石墨及碳素制品

324

65.3

钢材

44850

27.3

金属切削工具

万件

133.8

-11.0

粉末冶金零件

391

2.9

金属切削机床

2508

21.6

金属成形机床

431

-3.4

电焊机

287

-16.6

减速机

51438

-36.5

包装专用设备

5758

19.9

金属紧固件

52521.53

1.5

弹簧

1303.17

-0.8

塑料加工专用设备

37400

1.8

模具

64258

11.4

印刷专用设备

224

-28.0

纺织专用设备

186

-60.7

两轮脚踏自行车

253895

72.6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

对千米

48577

-18.8

电力电缆

千米

207450.08

-24.2

锂离子电池

只(自然只

24302294

-24.6

家用电风扇

3984980

-0.3

家用吸尘器

20748

-58.8

家用电热取暖器具

2248473

52.8

灯具及照明装置

套(台、个

13178406

-8.6

路由器

223997

-19.0

电子元件

亿只

8100.51

35.0

印制电路板

平方米

467888.78

12.5

电工仪器仪表

73089

-2.8

光学仪器

台(个)

3722

-11.7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6218

-2.9

  全年全镇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89亿元,比上年增长39.1%。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7.76亿元,增长43.4%,施工面积40161平方米,下降1.1%;竣工面积28800平方米,下降16.7%。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0.45万元/人,下降28.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76.73亿元,比上年增长6.1%。按注册类型分,内资经济投资74.20亿元,增长6.4%,其中,民营经济投资50.59亿元,下降25.9%;外资经济投资2.53亿元,下降2.5%,其中,港澳台经济投资1.96亿元,增长8.0%。

  :2015-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从产业投向看,投资集中在第二、三产业。第二产业投资17.68亿元,比上年增长79.3%;第三产业投资59.05亿元,下降5.5%。基础设施投资12.66亿元,增长347.5%;工业投资17.68亿元,增长79.3%,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2.59亿元,增长100.8%。

  表三  2020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行   业

投资额(万元)

增速(%)

总    计

767336

6.1

制造业

166726

73.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0074

330.5

批发和零售业

3287

-34.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249

162.5

房地产业

246389

-57.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480

41.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02182

1040.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86677

1540.1

教育

19970

428.2

卫生和社会工作

12873

9.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397

8.0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3032

——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85亿元,比上年下降60.6%。商品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0.95万平方米,下降5.7%;竣工面积17.12万平方米,增长98.9%。新建商品房网上签约销售面积19.12万平方米,下降19.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2.10万平方米,下降32.1%。新建商品房网上签约销售额44.73亿元,下降19.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33.87亿元,下降20.1%。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镇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1.82亿元,比上年下降5.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8.64亿元,下降16.1%。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06亿元,比上年下降6.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5.70亿元,下降6.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2.36亿元,下降7.9%。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2.5%;饮料类增长1.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64.7%;日用品类下降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36.9%,中西药品类增长18.3%,通讯器材类下降23.4%,石油及制品类下降5.6%,汽车类增长38.8%。

  全镇电子商务交易额167.75亿元,增长4.9%。其中,毛织业电子商务交易额94.36亿元,增长6.9%。

  :2015-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镇进出口总额245.10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进口63.30亿元,增长16.3%;出口181.80亿元,增长6.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9.08亿元,增长29.9%。全镇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12.54亿元,增长1.2%;其中毛织业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6.10亿元,增长0.4%。

  全年全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8宗,合同外资金额33903万元,比上年下降18.0%;其中新签项目28宗,合同外资金额2093万美元,下降52.3%;增资项目10宗,合同外资金额2739万美元,增长59.9%。全镇新签投资总额超100万美元项目4宗;增资超100万美元项目6宗。实际利用外资14483万元,下降4.7%。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292万美元,下降1.3%,占全镇实际利用外资62.4%。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全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全年全镇公路通车里程360公里,公路密度369.23公里/百平方公里。

  全年邮政包裹出口615.76万件,同比增长0.9%,其中快递包裹出口551.3万件,同比增长20.3%;特快专递出口22.5万件,同比增长111%;国际小包出口39.3万件,同比减少70%;E邮宝出口2.4万件,同比减少70%;国际EMS出口0.15万件,同比减少27%;非邮出口0.01万件,同比增长600%;投递报纸共151.65万份、杂志7.06万份、投递快递包裹542.67万件。

  八、金融

  全年全镇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9.12亿元,比上年增长4.4%。

  年末全镇有各类金融机构54家,其中银行类机构16家(银行网点共56个),保险类机构24家,证券期货类机构5家,其他金融活动类机构9家。后备上市公司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

  年末全镇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55.10亿元,比年初增长8.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3.03亿元,增长17.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02.87亿元,增长6.1%。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86.36亿元,比年初增长20.7%。其中,集体企业贷款14.51亿元,增长47.8%,外资企业贷款3.75亿元,增长128.5%,私营企业贷款130.10亿元,增长22.2%,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7.58亿元,增长27.2%,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46.13亿元,增长18.4%;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0.38亿元,下降36.6%,个人创业贷款余额16.19亿元,增长18.8%。

  2015-2020年各项人民币存、贷款余额

 

  

 

  九、科技和教育

  2020年全镇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3家,总数达230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不断攀升,全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865件和236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388件,比上年下降2.3%,占专利申请总量的13.5%,数量排全市第11位,发明专利授权量为96件,下降7.7%,占专利授权总量的4.1%,数量排全市第7位;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871件和1628件,外观设计专利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606件和644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13件。全镇共有省级工程中心19家,市级工程中心7家,市重点实验室1家,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3家,市级科技孵化器1家,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1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42.2%。31家企业共获得银行信用贷款约28833.34万元,全镇科技企业在“金融杠杆”的助推下,提高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产生高效益。

  年末全镇有幼儿园51所,比上年末增加2所;其中省、市一级幼儿园33所,增加2所。在园(班)幼儿共18371人,入园(班)率达100%。基本普及三年学前教育,实行六周岁入小学。全镇有小学18所,在校学生40236人,本镇户籍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全镇有初中8所(不含完全中学),在校学生11024人,本镇户籍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63.0%。全镇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466人。全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民办成人非学历教育机构111间,各类成人教育年培训量达13100人次。

  四  教育情况

指 标

招生(人)

增速(%)

在校生(人)

增速(%)

毕业生(人)

增速(%)

普通高中

499

-0.2

1466

0.8

483

2.1

初中

3809

-11.4

11024

-1.6

2965

6.5

小学

6704

-15.2

40236

0.3

5160

4.2

学前教育

6824

-0.2

18371

1.2

7167

5.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镇有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馆30个,公共电子阅览室26个,村史馆9个,文化广场34个,电影院8个,公共文化设施占地面积33.24万平方米。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全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表演368次;下基层公益电影放映174场次,观众约1.7万人次。全年共发行报纸《大朗周刊》52期。

  年末全镇有医疗机构138个,其中,医院4所,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134个。全镇卫生技术人员2004人,医疗机构的实有病床1044张。全镇门诊量97.4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0.7%;住院量2.49万人次,下降26.7%。

  全年举办镇级综合和单项比赛13次,参加人数2万人次。全镇有各类体育运动场地414个,其中体育场2个,体育馆25个,篮球场321个,游泳馆3个,足球场20个,乒乓球馆18个,羽毛球馆4个,田径场21个。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0年大朗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大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394元,比上年增长3.9%。全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5%,比上年降低0.96个百分点。

  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4072人,全年失业人员安置就业人数399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6%,控制在3%的目标范围内。

  全镇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总人次为83.41万人次,其中基本医疗保险21.69万人次,地方养老保险16.55万人次,失业保险14.08万人次,工伤保险14.48万人次,生育险16.62万人次。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4.57亿元,社会保险待遇总支出6.39亿元。

  年末全镇有敬老院1个,供养老人68人。全年社会救济740人。全镇纳入“五保户”对象有22人,“五保户”费用支出46.30万元。全镇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纳入镇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有117户279人,共发放低保金271.91万元。困难群众救助覆盖率达到100%。年末慈善捐款结余2250.38万元,医疗救济基金结余27.78万元。

  十二、人口、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镇户籍人口100203人。全年出生人口1486人,出生率为15.14‰;死亡人口467人,死亡率为4.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38‰。全年全镇常住人口55.68万人。

  全镇日供水能力17万吨/日,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7344万吨;用水总量6704万吨,其中,工业用水2534万吨,商业用水2024万吨,居民生活用水1530万吨,其他用水616万吨。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2.26亿千瓦时,增长0.8%,其中工业用电29.71亿千瓦时,下降0.1%;商业用电3.13亿千瓦时,增长4.4%;居民用电6.26亿千瓦时,增长4.0%。

  年末全镇建成区土地面积46.82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率为54.34%,绿化覆盖率为54.3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57平方米;全镇已建成公园75个,面积515.98公顷。林地面积约2.7万亩,生态公益林约325亩。

  全年全镇发生火灾事故184起,比上年上升57.3%;死亡1人,与上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620.3万元,增长1972.5%。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74宗,比上年下降3.9%;死亡19人,与上年持平;受伤151人,下降11.2%;直接经济损失17.92万元,下降4.1%。


  注:

  1.本公报中2020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统计图中2015-2019年数据为年报数;最后统计数据以各部门年报及《东莞统计年鉴-2021》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

  4.先进制造业包括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先进轻纺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5.阅读本公报时,请注意统计指标的时间、口径和计算方法等。

  6.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工商登记注册户数、年末各类金融机构数等数据来自大朗市场监管分局;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失业人员安置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等数据来自大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食品、林业用地、生态公益林等数据来自大朗镇农林水务局;进出口、利用外资、新三板和后备上市企业家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数、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等来自大朗镇经济发展局;公路通车里程、公路密度、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数据来自大朗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分局;邮电业务收入、邮政发送信函等数据来自大朗邮政分局;年末人民币存贷款余额来自市人民银行,相关存贷款明细来自镇内各银行机构;教育数据来自大朗镇教育管理中心;文化站、公共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文化广场、电影院等数据来自大朗镇文化服务中心;报纸、书刊发行量、健身活动及健身场地设施等数据来自大朗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卫生医疗机构、出生和死亡人口等相关数据来自大朗镇卫生健康局;福利单位、敬老院等数据来自大朗镇公共服务办公室;户籍人口、出生及死亡人口、道路交通事故等数据来自大朗公安分局;火灾事故相关数据来自大朗消防大队。

 

 

 

 



附件:

相关附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