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东城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全力抓好“双统筹”,切实抓好防疫、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街道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70亿元,同比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亿元,同比增长11.1%;各项税收总额134亿元,同比增长9.2%。
一、2021年主要工作
一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立健全“两个维护”十项制度和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机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有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东城落地生根。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党内规范性文件12次,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服从性,扎实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优化组织体系,顺利完成115个二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社区党组织书记100%实现“一肩挑”。居民代表、股东代表党员比例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进“双同步”,全市新建“两新”党组织17个。所有公民办中小学实现党组织单独组建。新获评市级“五星级党组织”2个。《五个岭南》入选全省非公党建工作创新案例,打造了两个全市“阳光雨”品牌服务项目。推动全市基层党建示范街道创建;国贸商圈共建共享“白兰花”模式入选全省优秀党建案例。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住“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支持纪工委处理问题线索52件,立案22宗。通过约谈、日常监督提醒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疫情防控期间,加强执纪监督,对工作落实不力、缺位的严肃通报。抓好中央、省委巡视以及市委巡察、环保督导等反馈问题整改,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新成效。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年开展“第一议题”56期,组织中心组学习17期。主要领导带头讲授专题党课,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带动街道各党组织书记讲授专题党课逾390场,街道418个党支部全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串联立新、温塘、榴花抗日纪念亭等红色阵地,推出了“重走红色足迹”红色旅游线路,精心组织各类主题革命传统教育活动1000多场次;把爱党、爱国、强军、倡廉有机整合,升级了榴花党建主题公园;修葺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整合其周边的祠堂、历史风貌建筑等历史资源,打造了新的红色教育阵地。·
三是千方百计抓好“双统筹”。坚持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妥善应对处置“6·18”“12·13”突发疫情,发起超4000多名党员支援防疫工作,两度顺利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检测约365万人次,均在一个传染周期内成功控制住疫情。继续深化“首席服务官”制度,重点帮扶街道龙头企业、倍增企业,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已发放倍增券815万元;向倍增企业项目定向供给3个地块。利用好市跨境电商等优惠措施,及时引导企业调整生产经营战略,抢抓“一带一路”订单,推动企业在后疫情时代应用跨境电商快速转型发展。深化“就近办”“一次办”,推动900多项街道事项上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率先实现两批共103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推动各社区搭建综合服务窗口。推动市场监管标准化试点建设,大力推广企业开办“一网通办”系统、手机端“粤商通”服务平台以及“银政通”企业开办服务一体机等办理平台,确保24小时内完成企业开办业务。
四是产业发展优势持续巩固。聚焦高质量招商,招引中建铁投。通过“小围合”、挂图作战等工作机制,力促项目提速见效,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7.47亿元,同比增长38.16%。全力培育上市企业梯队,孵化上市企业4家,占全市上市企业总数的一半,其中,生益电子成为我国首例“A拆A”成功案例;达瑞电子成为创业板最高发行价新股,是我市首发募集资金总额最高的企业;东莞农商行是我市首家在港股上市的金融业企业。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年内推动7家企业通过“专精特新”评定,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建立2021年小微工业企业重点培育名单,及时做好监测、调度、服务,推动71家企业达到“小升规”条件。
五是城市品质内涵得到提升。加快推进黄旗南片区规划建设,加快构建“一带一轴一环”的空间格局,黄旗南麓文体带绿道及景观提升建设一期工程顺利完工,二期工程建设正在开展,黄旗南公共空间初见成效。东莞市首宗功能混合型新型产业类更新单元(桑园工改M0项目)成功摘牌,完成年度“工改工”拆平任务;火炼树社区城市更新项目集体物业拆迁补偿方案以超过80%的同意率通过表决,私人物业拆迁补偿协议签约率近80%。实施鸿福东路行道树灯光品质提升改造。扎实推进“洁净城市”“五线”整治等专项工作,创新打造周屋社区成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创建温塘、桑园等多个特色精品(示范)村,2021年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年度考核排名第二。7条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落实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垃圾分类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完成年度违法建设149万平方米治理任务。科学编制东城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积极推进年度土地收储,全年完成收储180亩土地。
六是民生事业发展全面进步。扩建初中2所、小学1所,新建学校3所,共提供初中、小学、幼儿园学位3490个;新增路外停车位共计2943个,推进共享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接入市智慧停车云平台系统工作;对涉及东城街道的5条道路和78个交叉路口,积极牵头开展非机动车道建设工作。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已为480多家企业建立“一对一”就业帮扶和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南粤春暖行动”“春风行动”,鼓励和引导异地务工人员有序到东城就业创业。聚焦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加大引才培育力度,截至目前,引进本科以上人才超1.6万人,其中硕士高层次人才410人,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25人;开展“首席技师”评选,47人获评市“首席技师”,人数居全市第一。健全人才政策保障,完善《旗峰英才卡暂行管理办法》,充实服务内容和加大对高层次人才扶持力度。建设优才服务专窗,为各类人才提供“一对一”“一站式”政策咨询等服务。打造青年人才驿站,租用碧家国际社区公寓,为符合入住条件的新兴青年提供最长7天免费住宿等优质服务,实现拎包入住。
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想方设法,通过城市空间品质提升、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多项工作抓手来努力达成目标。主要做好以下重要工作:
一是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全力推进黄旗南项目,加快土地权属重构工作。黄旗南土地权属重构经济测算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要积极争取市层面的支持,按照全域统筹的工作思路,通过规划调整、政策研究,落实具体工作,更加有力、有效推动黄旗南片区发展。夯实城市绿心建设基础。加速推进东城体育公园综合开发,及同沙水库浮桥、体育公园景观连廊等项目建设。跟进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力争儿童公园、横岭村综合改造2022年动工建设。加快推进同沙片区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土地出让等前期工作。科学谋划同沙文旅项目,进一步深化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加快牛山生态绿线调整。释放改造空间为翡翠项链项目开展创造条件。筹备启动城市设计中央绿轴国际竞赛。
二是加快推进土地整备工作。拓展低成本产业空间。打好“拓空间”主动仗,统筹东部桑茶快速路片区、中部朗润园片区和南部牛山千亩产城融合发展区等三个千亩级的产城融合发展区。加快推动城市更新项目落地。推进桑园中集、黄旗1号、主山旺盈改造单元等城市更新项目早日开工。按照市年度土地收储任务和轨道交通站场TOD地区土地收储计划,积极推进牛山原海关地块、主山原江阴等相关地块收储工作。
三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增强政府企业服务功能。建立增资扩产项目全街道“一盘棋”统筹机制和“直通车”制度,针对有意向投资的龙头企业如上海复星、深圳华侨城、华润集团等牵头跟踪服务。加快培育产业新动能。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发展鲲鹏计划,强化政策集成、资源倾斜,继续服务6家已上市企业和13家后备上市企业。;对12家企业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孕育行动。重点招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龙头企业如华晶粉末,带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打造东莞市高水平示范园区。继续提升同沙科技园,集中精力招引一批龙头项目,争取3至5年实现工业投资超100亿元、新增工业产值超300亿元。促进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经济新机遇,促进徐福记、雪花啤酒等传统产业依托数字经济深度转型,鼓励企业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加强创意设计,加快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力度,积极推动学前站、周屋、同沙二站以及牛山二站等变电站建设。
四是做好乡村振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地统筹及开发利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上海复星集团,计划投资约200亿元,统筹周边超5000亩区域,打造东城温塘“产+城+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全力推动樟村大王洲岛现代农业文旅产业项目,综合打造东江休闲第一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动所有社区创建精细化管理示范村。持续开展覆盖全域的市容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城市“六乱”现象、清理各类违法搭建物等。扎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坚决打击生态环境领域违法行为,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好VOCs企业深度治理及分级管理,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加快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加强对辖区范围内工业固废产废企业的全过程监管,强化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全力消除重点行业违法隐患。
五是优化提升社会治理体系。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确保应急指挥体系始终处于激活状态。全面推进第三针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做好适龄人群新冠疫苗查漏补种,进一步筑牢全民免疫屏障。强化党建全面引领基层治理。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构建基层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实行“多员合一”综合网格,全面摸清基层基础信息。提升重点人群精准发现、困难群体及时救助的效能。构建好群防群治体系,加快构建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格局,全面统筹好辖区发展与安全工作。探索建立“红色物业”。积极开展实施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工程,推动党组织向住宅小区、商圈、楼宇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平安东城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坚决防止“黄赌毒”死灰复燃。始终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持续滚动开展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整治,力争实现“两个下降、一个不发生”的目标。
六是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示范街道创建工作。建强党组织书记、党建组织员和专兼职党务工作者三支队伍,持续推进“1+5+N”党员干部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探索打造小区、楼宇党建高地,推进党建引领文创(科创)园区、商圈等提质升级。夯实基层党建战斗堡垒,扎实推进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机制。积极实施“双报到”。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在促进基层治理、服务社会群众中勇担重任,持续强化末端执行力建设。落实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深化“党建引领+”体系建设,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大年轻干部选育力度。实施年轻干部培育计划,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和社区“两委”后备干部人选成长档案,逐步建立起储备、培养、管理、选用全链条。坚持正风肃纪反腐。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整治四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畅通举报渠道、开展明察暗访,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七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加快打造品质教育。全力推进新建东城第三小学分校和第三幼儿园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推动中小学改善午休条件,实现学生平躺午休基本全覆盖。推进“技能人才之都”战略。持续开展“莞爱人才”活动,开展人才赋能成长系列活动。重点对“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再就业技能培训。推进品质文化建设。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坚持文化市场管理与文物非遗保护双管齐下,营造文明和谐文化市场发展氛围。抓好对外帮扶。认真做好东西部协作贵州铜仁万山及省内对口帮扶新丰等工作,突出做好劳务、产业和消费协作,畅通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渠道,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