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教育工程,是社区居民实现精神生活多元化发展的自身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我镇创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全面开展,根据省、市有关工作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充分利用和开发社区的各类教育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积极构建社区教育新平台,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努力构建“和谐道滘”“文化道滘”“幸福道滘”。
二、工作任务
以实验促普及,以项目促发展,通过各类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形成社区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活动,使“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社区教育理念落到实处,2015年上半年把我镇创建成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成立道滘镇创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领导小组。
组 长:钟浩滔(镇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卢耀辉(副镇长)
成 员:叶旭华(外经办)
叶劲慧(社会事务办)
卫润江(经贸办)
叶炳怡(农业办)
吴映银(组织人事办)
叶小燕(计生办)
吴国权(工会)
刘惠宝(教育办)
吴颂尧(党政办)
吴青兰(宣传办)
叶泽明(团委)
黄 贺(关工委)
叶国泰(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
叶建波(文广中心)
李兆锋(社卫中心)
杜根深(人力资源分局)
黄定华(消防大队)
刘树佳(道滘医院)
叶卫文(体校)
陈旭勋(公安分局)
王建平(财政分局)
叶秋远(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各村(社区)分管教育的“两委”干部
各公办、公民办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下称“创建办”)在镇教育办,负责组织开展日常工作。卢耀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刘惠宝、叶秋远同志兼任副主任,办公电话:88319881。创建办下设档案资料组、文字材料组、宣传报道组、督查指导组、迎评接待组等五个工作小组,负责创建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各项具体工作,分工安排如下:
(一)资料档案组
组长:丘少河,组员:吴淦尧、黄棣均、成员单位材料员。
对照督导评估指标,负责创建材料的任务分解,广泛收集全镇各村(社区)、各单位部门有关社区教育的各类材料,并进行整理、核对、归档工作。
(二)文字材料组
组长:叶秋远,组员:袁定军、黄嘉宝、叶玉莹。
根据我镇社区教育开展情况,填写自评说明,形成自评报告,撰写好申报材料、迎评材料。
(三)宣传报道组
组长:刘艳芬,组员:袁定军、谢志琼、周少娟、陈锦爱、吴淦尧。
宣传创建社区教育实验区的意义,报道社区教育动态,通过电视、简报、专刊、专辑DVD、宣传画册等形式,宣传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营造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
(四)督查指导组
组长:刘惠宝,组员:叶秋远、丘少河、赖庆年。
负责邀请专家指导创建的各项工作。加强创建相关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并对创建工作进度与质量进行督查。
(五)迎评接待组
组长:刘惠宝,组员:叶秋远、赖庆年、黄笑欢、受检单位负责人。
指导各部门、村(社区)做好迎评现场布置。落实好会务、接待等工作细节,组织自评报告、意见反馈等会议,安排好专访、座谈、社区考察等活动以及负责评估专家接待。
四、创建步骤
创建工作分四个阶段,各阶段时间及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4月至2014年5月)
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布置工作任务。各部门、村(社区)、学校根据确立的创建目标及《实施方案》目标分解,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全面创建阶段(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
各部门、村(社区)、学校对照《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评价指标》要求,建立健全领导机构,筹措社区教育经费,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构建社区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各类人群的教育培训。各单位要按照时间进度,密切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抓好各阶段工作的检查和督促。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单位创建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各部门、各村(社区)要于10月30日前将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的各项材料报送创建办。创建办于11月完成自评报告与自评说明审核,12月初步完成归档整理并将申报材料上报市教育局。
第三阶段:检查督促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
各部门、村(社区)、学校对照《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评估标准》,对创建资料进行自检自查,找出创建资料中的疏漏和不足,及时加以整改和补充。重点准备3 ~ 4个村(社区)作为必查单位,其它村(社区)有所侧重检查。2月份,创建办组织人员对重点单位进行检查,确保必查单位资料过关。3月份,邀请省专家指导,确保列入评估对象。
第四阶段:迎检阶段(2015年4月至5月)
各部门、村(社区)、学校各司其职,以最好的面貌迎接省检。各相关单位对迎检项目和场馆认真布置,营造浓烈的迎检氛围。准备好相关的迎评材料,拟定检查的路线,落实好被检查单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领导与管理
深刻认识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建立“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比较健全的社区教育制度,并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二)条件与保障
1.完善镇、村(社区)两级社区教育机构,打造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极推进终身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开展社区数字化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社区教育管理,以信息化带动学习型社区建设。
3.保障社区教育经费投入。镇财政按常住人口人均每年不低于2元的标准设立社区教育专项培训经费,并落实到位,确保专款专用,逐步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
(三)目标与成效
1.各类社区教育协调发展。全年接受社区教育服务的社区成员占全体成员的比例达50%以上;社区居民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全年培训率分别达50%和30%以上;社区教育机构有专门服务未成年人的场所,配备专职有人员常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未成年人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比例不低于50%。
2.积极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党政机关的创建率达70%;学习型社区创建率达60%。
3.社区成员对社区教育的认知和评价不断提高,其中知晓度、认同度达70%以上;对接受社区教育服务的满意率达60%以上。
4.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理念和社区归属感增强,精神生活质量有所改善;社区和谐稳定、文明程度较高。
(四)特色与创新
定期开展社区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积极开展社区教育研究,不断实践探索,形成特色。
六、工作分工
教育办:负责创建办的日常工作,落实创建工作小组的职责分工,督导、协调各部门、单位、村(社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及创建的各项工作,做好创建资料归档、材料申报、会务、后勤等工作。
党政办:收集和整理全镇年度计划中有关社区教育的相关资料。
宣传办、文广中心:积极指导社区开展文体教育活动,挖掘推广水乡文化特色,大力宣传社区教育,收集相关文字、图片、视频材料,协助制作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专题宣传片,撰写、拍摄、编印反映我镇社区教育成果的汇编材料和画册,举办社区教育特色展示,组织媒体大力宣传我镇社区教育建设成果。
农业办:普及农业科普知识,开展各种农技培训。
组织人事办: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
外经办、经贸办、工会: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
社会事务办:鼓励和支持各学校接收残疾人入学,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普及水平。加强接送班、接送站管理,确保学生安全。加大教育扶贫力度,积极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中等、高等教育学习。
计生办妇联:完善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婚育教育等培训,并对有关社区教育的培训工作进行总结。
人力资源分局:对有关社区教育的培训工作进行总结。积极推进终身教育网络建设,对下岗待业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等开展技能培训。
公安分局:对近三年镇各类案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形成年度工作总结。
消防大队:加强对各类教育机构场所的消防检查与管理,推进平安校园与平安社区建设。
财政分局:按照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评价指标体系要求,落实社区教育经费,对涉及社区教育的财政、经费管理,以及财政对教育投入情况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并形成本单位关于教育经费的分析报告。
关工委、团委:对少年儿童开展各类教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发动志愿者参与社区教育的相关活动,并对有关社区教育的培训工作进行总结。
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深入推进新莞人积分入户及子女积分入学工作,并做好相关工作总结。
道滘医院:对卫生保健教育等有关社区教育的培训工作进行总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知识及应急救护知识,并对近年来的相关活动进行总结。
各村(社区):加强社区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全面总结社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加快学习型社区创建,建设标准化文化教育、艺术教育以及社区娱乐中心,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社区教育活动,成立社区学校,增设少年儿童活动项目。按照社区教育实验区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做好各项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