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ico
ico
道滘镇中心区内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2014-05-16 11:38:35  来源: 本网
【字体:

为贯彻落实《东莞市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和我市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各项任务要求,推进我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现制定我镇中心区内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一、目的意义

城市内河治理涉及城市规划、防洪排涝、生态景观、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水动、水清、水美”是综合治理的目标方向。通过加大整治力度,使我镇中心区内河道环境逐年改善,城镇面貌全面改善,促进内河道环境整治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从根本上改变我镇内河道长期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是提升我镇打造水环境生态公园镇的关键抓手。

二、目标要求

一是通过近远期一系列的综合治理工程,修复水生态,促进水质明显好转。二是挖掘水文化、建设水景观,形成富有特色、别具魅力、舒适宜人的滨水景观。

三、治理范围及重点整治内容

本次镇中心区内河道整治范围主要包括:思贤河晓东桥至教师村段、厚德河、三丫涌河、兴隆河等,主要按三部分进行整治。

(一)景观整治(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办,责任人:欧贵华,叶向勇)

1.思贤河晓东桥至教师村段重点进行水质治理,建议采用现今较为有效及普遍的生物治理手段,进行河道的水生态恢复。先对排入河内的污水进行截污减排,再挖除河内重度污染底泥,减少水体内源污染,然后对河水进行生物化学处理,使水环境逐步恢复生态,达到水清能游的效果。

2.厚德河段水环境生态系统较好,沿河亦建有“一河两岸工程”,建议只进行“点缀式”治理。

3.三丫涌河段是镇内河道的中心连接点,当中既有“巍焕楼”、“天后宫”与“观音竹公园”等人文景观,并是内河道的交汇点,建议通过水生态景观建设工程,建设滨水长廊,重塑河流景观,增加河流亲水性。其中三丫涌河巍焕楼公园至天后古庙段为中心治理区域,拟建设便桥沟通该区域内通八达的河网,增设游船、停车场等公用设施,增强沿岸景点的交通便捷性和吸引力。

4.兴隆河道已按明清建筑风格进行了两岸整治,两岸绿树成荫,环境较好,但由于使用时间较长,部分道路及栏杆已损坏,建议进行修复,并增设岸边花槽,提升景观效果。

5.镇内河涌内桥梁较多(13座),建议对桥梁进行修复修饰,命名,提升文化内涵,达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效果。

(二)活水整治。通过规划水闸的开闭,控制引水和退水,达到“活水“的效果(详见附件1)。(责任单位:水利所,责任人:赖应池)

(三)河道保洁。清理并统一管理沿岸居民产生的垃圾,定时清理水面飘浮的垃圾。(责任单位:公用事业服务中心,责任人:叶城起)

(四)清理河岸两边的“六乱”现象,对河岸两边乱搭乱建行为进行治理,改善河岸境观效果。(责任单位:城管执法分局,责任人:黄泽洪)

四、实施时间计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4月底前) 

制定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工作人员和目标任务分工。

(二)整治工作实施阶段(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

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创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逐项抓好落实,制定工作方案及计划,全面组织实施。

(三)督查验收阶段(2014年11月)

对照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督察验收,通过专项督查、媒体监督、群众评议等形式,逐项工作检查落实。

五、实施措施

(一)水环境建设(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办、规划所,责任人:李明、叶向勇)

一是因地制宜建设滨水空间,挖掘水文化,建设水景观,形成富有特色、别具魅力、舒适宜人的滨水景观,凸显水乡水生态特色。二是建设人工湿地系统。划定、保护好基塘农业保护区,规划建设人工湿地公园,构成人工湿地系统。

(二)水质治理措施

1.河道清淤、河面清理工程。加大清淤疏浚力度,设计每段河道建设标准,按河道建设标准进行整治,拓宽河道至设计底宽,适当拓宽河口宽,清除底泥至河底设计标高,分期分河段进行河道清淤工程,改善城镇河道水力条件。根据底泥污染厚度及程度,沿河连片对镇中心区等重点区域、示范区域的主要河涌结合疏浚进行适度清淤。挖除重度污染底泥,减少水体内源污染,污泥无害化处理后,研究综合利用的途径。定期对河面、河岸进行水浮莲清理。(责任单位:水利所,责任人:赖应池)

2.截污和污水处理工程。加快完成截污主干管网建设工作,在完善截污主干管网敷设的基础上,加速实施截污次支管网的规划和建设,提高污水管网截污效率;进一步加大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量及处理量,部分边远村落地区研究建设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收集率;结合旧城改造,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在规划新区优先推进雨污分流系统建设。近期加快推进城镇中心区及示范区域截污次支管网和污水提升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办,责任人:叶沛鑫)

3.污染源管控措施。

一是严格管控工业点源污染。加强监督监测,严控排入河流的工业污水排放标准及污水量,定期开展企业排污专项检查行动;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和管理体系,在重要河段、工业区等地布置水质监测点,掌握河道水量、水质变化。加强超标排放的执法力度(责任单位:环保分局,责任人:丁创权)。

二是减少面源污染。①在已完成清理养殖业的基础上,各村要加强巡查,如发现复养情况马上上报环保分局、农办等相关主管部门,防止死灰复燃;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责任单位:环保分局、农技中心,责任人:丁创权、卢海平)。②整治生活垃圾污染,防止垃圾进入水体,避免堵塞河道和污染水体,促进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减少生活垃圾面源污染。(责任单位:公用事业服务中心,责任人:黄金宝)

(三)强化水环境管理(责任单位:农业办、水利所,责任人:叶炳怡、赖应池)

加强水环境管理,制定水环境管理制度,形成“水系规划先行、工程布局合理、管理高效有序”的水环境管理格局。

1.形成水系规划体系。水系综合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组织实施,并作为编制其他专项规划的纲领。

2.建立水务工程管理体系。认真制订工程年度实施计划,并按照轻重缓急有序推进。

3.严格水务日常管理体系。制定并严格执行水务日常管理制度,严格对水闸开关、维护等的日常管理;制定水务应急预案,完善汛情预警及防范措施。

4.创新水环境联动管理体系。建立管理联动机制,镇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工作协调会议等方式对水环境实施联动管理,防止工业污水、农业化肥、生活垃圾等污染源对水环境的污染。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道滘镇中心区内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规划建设办,具体组成详见附件2。办公室要加快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的分工机制和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部门、村(社区)要高度重视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由各部门、村(社区)负责人牵头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开展相关工作。

(二)持续联动合力。全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环境治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真落实各项治污措施,确保财政资金投入到位,确保工程质量,确保长效运行维护,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特别是各部门之间要通过日常工作会议、专项工作小组等形式,建立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同推动工作开展。

(三)落实责任机制。在加强对治理工作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责任机制的基础上,做好格监督考核工作,对治理不力的部位,要及时通报并实施督办,追究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四)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媒体具体的治理计划、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并定期公布整治工作进度,对整治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进行宣传报道,对整治不力的地方和突出问题进行公开曝光。大力宣传河道对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营造全民参与,全民拥护支持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我镇综合治理水环境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附件:

相关附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