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ico
ico
道滘这个“亮灯”工程即将启动!夜景图曝光,实在太美了!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2024-08-09 11:00:21  来源: 本网
【字体:

  华灯初上,夜未央,歌舞笙箫,古道旁…… 你是否也曾向往这种藏在诗中的意境,今天在这里剧透个重磅喜讯,根据“百千万工程”工作方案, 大罗沙村近期将实施“亮灯”工程 ,对村内的照明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勾勒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新画卷,让我们共同期待 不一样的大罗沙新夜景。

微信图片_20240809104035.png

         一、“流光溢彩”扮靓“乡村夜景”

  微信图片_20240809104047.png

  “亮灯”工程作为大罗沙村重要民生工程之一,旨在通过灯光造景——触景生情的手法来重塑自然生态意境,提升人们生活的幸福感。此次夜景照明项目的设计范围为大罗沙村范围内沿线水系护栏、亭台、道路的夜景亮化设计,岸线总长约1520m,包含有四座桥梁,道路长约170m。

微信图片_20240809104052.jpg

  ▲项目设计范围

        一起通过效果图提前看看“亮灯”后的样子吧~

  微信图片_20240809104102.png

  微信图片_20240809104114.png

  微信图片_20240809104108.png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条条灯带灿若星辰,栈道上炫彩变幻的灯光,散发出璀璨迷人的光彩,形成一片片绚丽的景观,勾勒出大罗沙村秀美的轮廓。光与影的交汇,线条与建筑的契合,也增添了许多梦幻的色彩。

        二、“微造精提”展现“旧桥风韵”

  此次亮灯工程的设计范围还包括在大罗沙旧桥新增照明装置,同时对大罗沙旧桥进行升级改造。大罗沙旧桥作为村内一河两岸的重要通行要道,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由于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部分外墙、桥面已经老化破损。

微信图片_20240809104122.png

  今年,大罗沙村正式启动大罗沙旧桥改造工程,对大罗沙正街桥和西街桥进行翻新改造,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增设灯带灯柱、人行斜坡、石墩等,通过对旧桥本体的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让旧桥更加美观、舒适、安全,焕发新的生机。

微信图片_20240809104128.png

  ▲大罗沙正街桥现状

微信图片_20240809104134.png

微信图片_20240809104139.png

微信图片_20240809104145.png

  ▲大罗沙正街桥效果图

微信图片_20240809104151.jpg

  ▲大罗沙西街桥现状

微信图片_20240809104203.png

微信图片_20240809104158.png

  ▲大罗沙西街桥效果图

        三、大罗沙最新进展和未来规划

  “1357N”工作体系

  大罗沙村聚焦高质量发展,以融入道滘镇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一环、形成一张崭新的道滘镇“和美乡村”新名片为契机,积极探索谋划大罗沙村发展新模式,结合本村现有基础和条件,大罗沙村将突出特色、重点突破,以“1357N”工作体系为牵引,全力打造特色鲜明、文旅融合、产业集聚的现代化和美乡村。即打造1个大健康产业群、重塑3张乡村文脉名片、规划5个发展片区、推进7个“和美乡村”提升行动,储备N个高质量发展项目库,全力打造特色鲜明、文旅融合、产业集聚的现代化和美乡村。

  其中,在“工改工”项目方面,目前大罗沙村已配合镇政府推动大罗沙村粤晖路北部传统产业类更新单元完成片区土规调整、控规编审、单一主体挂牌招商、要约收购、确认主体、征地风险评估、项目立项、拆除平整、管线迁改、“三地”报批、土壤检测、地质勘探、方案设计、“1+N”总体实施方案报批等工作。

  2024年,大罗沙村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以党建引领推进大罗沙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提升行动、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做好做实民生工程,持续开展“工改工”项目,人居环境和民生服务得到明显提升。

微信图片_20240809104210.jpg

  7月30日下午,镇党委书记曾平治到大罗沙村开展“百千万工程”专题调研,通过听取汇报的形式,详细了解该村各项工作进展,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微信图片_20240809104218.jpg

  曾平治表示,大罗沙村乡村韵味浓厚,生态资源丰富,有较好的文旅融合发展优势。希望大罗沙村接下来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做好“百千万工程”工作,推动村经济发展壮大;要利用大罗沙村良好的环境基础和悠久的历史人文,加强统筹规划,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文旅项目,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发挥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治理、根除陋习、弘扬文明新风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胡晓珊)



附件:

相关附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