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ico
ico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公报 > 市政府文件
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汇报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2007-04-12 01:42:39  来源: 本网
【字体:

东莞市政府副市长邓志广

(2007年2月2日)

东府字〔2007〕1号

同志们:

  大岭山“1·26”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以及省、市有关领导非常重视,黄华华省长、佟星副省长、刘志庚书记、李毓全市长、崔建常委等领导作出了重要批示。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汇报会,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有关领导关于事故的一系列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深刻吸取大岭山“1·26”特大火灾事故的教训,在全市迅速掀起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高潮。

  刚才,部分镇(街)就前一阶段的检查整改工作进行了汇报。总的来看,各单位认真负责,行动较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下面,我再谈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

  从我市安全生产的实际来看,思想认识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这突出表现在干部队伍和工作氛围中,忧患意识不强,相当一批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重发展、轻监管,相当一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重利益、轻安全,有关部门、广大员工对安全生产关心少、了解少、参与少,整个安全生产还缺乏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当前,我们要针对这一实际,进一步强化工作共识,克服模糊认识。

  一要坚决克服麻痹心理,确立时时紧抓的观念。随着东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口基数持续扩大,城市布局和人口结构日趋复杂,安全生产的形势将长期严峻,这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不能有任何一劳永逸的幻想,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实。以往,我们往往依赖突击式检查、运动式执法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时的成效,但突击工作过后,安全生产的隐患往往又会死灰复燃,导致安全生产难点得不到根本解决,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同类的事故重复发生。为此,必须坚决克服麻痹心理,确立长期抓、反复抓、时时抓的观念,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形成长效机制,强化日常监管,毫不松懈地抓下去。

  二要坚决消除侥幸心理,强化处处防范的共识。从前一段检查情况来看,引发“1·26”事故的安全隐患不单存在于大岭山,还存在于每一个镇、每一个村、每一个企业,一旦我们疏于防范,就会酿成悲剧。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决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必须举一反三,严格自查自检,处处防范。目前一些镇街和村的领导盲目乐观,对安全隐患重视不够,清查、整治的领导规格不高、力度不够、推进不快,李毓全市长在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做了批评,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产。

  三要坚决杜绝依赖心理,形成人人有责的氛围。安全生产关系全市发展的大局,也关系每个市民的切实利益。它不单是政府的责任,还是每个企业、每个出租屋主、每个市民的法定责任。在这方面,决不能依赖政府部门单兵作战,而必须唤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高度关注,形成重视和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氛围。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安全宣传,切实强化安全教育,深入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观念,使安全宣传工作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高全民的安全防范意识。要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市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重大举措,将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逐渐向社会扩展,深入到基层、企业直至每位职工。对广大企业,要强化“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严重忽视安全生产、导致事故发生的典型企业要及时予以曝光。对广大员工,要强化“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发动群众尽可能多地参与监督,为我们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奠定坚强的群众基础。

  二、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

  结合我市实际,下一步全市要重点开展四个方面的安全检查与整治。各有关部门和镇街必须明确检查任务和目标,落实工作责任,立即行动起来,采取断然措施,一查到底,一改到底,务求实效。

  一是开展“二合一”、“三合一”作坊和工厂、娱乐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这是我市整个安全生产最薄弱的环节,也是风险最集中的环节。各镇街、各村(居)要立即开展地毯式、拉网式的大检查,检查一家,登记一家,发现一家,关闭一家,务求做到一个不漏。对无牌无证的“二合一”、“三合一”作坊见一家关一家,对有证照但存在严重隐患的上述场所要坚决限期整改,并跟踪复查,直到安全隐患彻底消除。对存在重大隐患又拒不整改、整改缓慢的企业或者整改不了的企业一律予以关停。

  二是开展全市范围内危桥、旧厂房专项整治。对时间长、负荷重,存在安全隐患的桥梁、旧厂房进行彻底全面的普查,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完善整改方案,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危桥坚决停止通行,对存在重大隐患的旧厂房立即勒令拆除,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是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专项整治。具体有四个目标。第一是对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全面登记。第二是对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检查的覆盖率力争做到100%。第三是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实行停业整顿,限期整改。第四是对经过整改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坚决关闭取缔。

  四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交通、交警部门要认真牵头,结合春运工作,重点查处各类超载、超员车辆,加大运行车辆的抽检力度,防止各类车辆带病运行。

  三、进一步狠抓任务落实

  安全生产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抓实干,做细做实,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设施到位,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一是狠抓责任促落实。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尤其要切实建立市、镇、村、企业四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实行群防群治。要明确一线责任。村和社区处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线,是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也应成为责任落实的重点。要进一步强化各村安全办的作用,把村级监管的责任落实到位。要明确主体责任。切实把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人,对于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大型商场、宾馆、酒楼、娱乐场所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的人员密集单位,要实行“挂牌督办,专人负责,限期整改”的制度。要明确部门责任。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齐抓共管,运用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手段,加强对安全隐患整改的督促和监督工作。要明确执法责任。对企业尤其是风险程度高、事故隐患多的工作场所,要实施强制性的执法监督,严密检查,严格执法。

  二是狠抓整改促落实。要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彻底整治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措施的落实。整改措施落实到位,这是全部工作最重要的环节,检查再周密,整改措施得不到落实,安监工作就不会真正取得成效,最终必然酿成事故。这次检查中,对已检查过的企业要进行跟踪复查,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真正消除隐患,防止死灰复燃。检查中发现问题的,要勒令其即时整改,问题严重或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要坚决停产整顿,乃至吊销证照、查封关闭,决不姑息。对检查之后整改缓慢、整改不彻底、整改时间一拖再拖等现象,要坚决杜绝。

  三是狠抓基础促落实。要完善安全生产的基础设施。尤其要结合实际,加快编制和落实镇街消防规划,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城镇建设同步进行。对公共消防设施不能满足灭火应急救援需要的,要及时增建、改建、配置或进行技术改造,要按照消防规划改造供水管网、补充消防栓、配套消防水池和天然水源取水设施,确保消防用水。

  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队伍。2005年,各镇街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分局,但目前部分镇街仍然存在人员不到位、指标被其他部门挤占的现象。今后,对由于人员不到位而导致执法不力进而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镇区,要严格追究责任。各安监、消防执法人员要增强素质,进一步提高组织协调、安监执法和事故调查与处理的能力,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技能过硬、作风正派”的执法队伍。

  要推动安全生产的重心下移。进一步完善各村(居)安全办的监管力量,确保机构、人员、监管三到位,做到重心下移,确保村级安全巡查的深入开展,使问题发现在萌芽、隐患整治在源头、风险化解在基层。

  四、进一步抓好当前工作

  岁末年初历来都是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期,做好当前的安全监管工作,责任重大,影响特殊。李毓全市长在本届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已专门强调了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毫不松懈地抓紧抓好。

  要全面进行宣传发动。安监、消防、市政、交通、交警等部门,以及全市各镇街,要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认真制定好春节前后安全防范与隐患整治的专项计划,迅速进行部署发动,明确进度要求,抓好工作落实。新闻媒体要密切配合,做好宣传报道,加强舆论引导,形成“人人关心、人人了解、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

  要立即完善应急预案。各部门、各镇街要抓紧制定春节、元宵节期间防范重特大事故预案,着手建立应急联动机制,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能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妥善、高效地协调有关工作,提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别是对在春节期间举办的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要认真做好安全防范的准备工作,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要切实加强值班备战。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春节长假期间值班制度,早定计划,并确保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能及时做出处理。特别要加强公安、消防、交警队伍的执勤备战工作,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准备,确保队伍随时拉得出、打得响,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置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志们,岁末年初这段时间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再重,事情再多,安全生产工作时刻不能放松。各有关部门要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把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谢谢大家!




附件:

相关附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