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ico
ico
关于印发东莞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五个一”试点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2010-03-15 06:46:16  来源: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东府办〔201029


关于印发东莞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五个一

试点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根据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以及《关于印发2010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计划的通知》(东府办〔201021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深入推进我市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试点工程(即全市各片区选定一个镇街,每个镇街选定一个村居、一所学校、一所医院、一间企业作为示范点)建设,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东莞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五个一试点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并把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

  基层是预防、发现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第一关口,各镇街、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五个一试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围绕《东莞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五个一试点工程建设标准(试行)》找差距、补不足、争先进,全面提高我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二、认真组织

  各镇街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细化本镇街,以及村居、学校、医院、企业等试点建设标准(不能低于试行标准),利用1年时间,全力做好推进工作的各项保障,确保人员到位、资金到位、物资到位。其中,南城街道、石碣镇、长安镇、寮步镇、塘厦镇、常平镇作为市的试点镇街,要更高标准推进有关建设工作,特别要创新建设模式,争取把辖区内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建设成全市示范区。市有关单位,要按照民政部门对口各试点村居,教育部门对口各试点学校,卫生部门对口各试点医院,安监部门对口各试点企业的工作要求,分别从各个方面加强对试点单位业务指导,确保我市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建设试点单位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各镇街应急办要切实抓好试点工程建设的工作协调和落实,要及时了解和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的镇街、试点单位,由市有关部门推荐,市政府应急办核查,报市应急委员会审定后,由市政府以一定方式给予表扬。

  市民政局、教育局、卫生局、安监局要将负责对口业务指导负责人员、联系人名单(姓名、性别、职务、联系方式)于2010325日前报市政府应急办。(联系人:张顼菖,联系电话:22830392,传真:22830399

  三、加强督查

  市政府应急办要会同民政、教育、卫生、安监等部门,市应急管理专家,以及各镇街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加强对试点单位的工作督查和指导,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试点单位必须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予以调整。

  四、推广经验

  市有关单位,市政府应急办,各镇街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要及时总结试点单位工作经验,加强在本系统、本镇街和向兄弟单位、镇街进行推广,在全市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真正发挥示范带头和引领作用,切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推动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发展。

  附件:

  1.东莞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五个一试点工程建设标准(试行)

  2.东莞市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试点工程建设名单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年三月十五日

  附件1

东莞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五个一试点工程建设标准(试行)

  一、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试点镇街标准

  (一)机构设置

  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由镇街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副镇长或以上领导职务人员担任分管领导;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内设总值班室),并与党政办合署办公,负责应急委日常应急管理工作,配备2-3名专职人员,2-3名兼职人员。

  (二)预案体系与演练

  有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拥有20个以上专项预案,其中必须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专项预案:防台风、防洪涝、防高温、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失火事故处理、较大以上交通事故处理、安全生产事故处理、水电气事故处理、爆炸事故处理、危险品事故处理、食物中毒处理、动植物疫情处理、疾病疫情处理、群体性事件处理、涉外事件应对、人员紧急疏散(集结);针对镇街实际修订其他专项预案;收集已有预案并归档备案,每三年进行一次修订,定期组织预案培训,建立预案管理和培训制度;应急演练次数要占专项预案总数的60%以上,并完备演练方案和影视资料。

  (三)制度建设

  制定应急管理各项制度,主要包括办文、值守应急、信息报送、沟通协调、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制度。

  (四)值守应急与信息报送

  值守应急:应急管理办公室设有总值班室和视频监控室,配备相应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落实专职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实行每日值班台账制。

  信息报送:第一时间收集、报送辖区内突发事件信息,不得有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的情况;突发事件发生后,按要求向上级及时、简明、准确报告有关情况,严格按照信息报送标准和时限,以《突发事件信息专报》形式上报;遇有敏感信息立即向上级报告;重大情况、特殊时期每日向市委市政府总值班室上报稳定信息;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五之前,汇总整理上报一次当季镇街应急管理常态信息。

  (五)应急处置

  信息报告迅速、畅通,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事件发生态势,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标准向上级报告,建立良好信息通报、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根据实际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实施紧急救援,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突发事故;做好信息发布,及时有效地引导舆论;制定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图。

  (六) 应急避护场所

  按照应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划定相应的应急避护场所,总面积不少于5万平方米,可以依据辖区内学校、广场、公园、体育设施、室内场馆、人防设施等公共场所进行划定,有明显的标识指引,并储备基本生活物资;应急避护场所启用时有专人负责引导。

  (七)一网五库

  “一网五库(应急工作联络网、预案法规数据库、典型案例库、物资动态数据库、应急专家数据库、抢险救灾队伍数据库)全部建立,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对一网五库定期进行普查、补充、更新、备案;充分利用一网五库资源,尤其发挥专家库在日常应急管理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八)应急规划

  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每年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并按要求和时间进度进行组织实施。

  (九)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应急队伍联动机制,依托镇街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公安、消防等部门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专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医院、卫生站、物业、保安等组建卫生救护、公共安全的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动员群众,组建应急志愿者队伍及信息报告员队伍;各类队伍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装配必要装备,培训计划得到落实。

  (十)科普宣教

  开展应急管理宣教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活动;制定培训与宣传教育方案,每年对全镇街公务员、镇街应急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应急管理办公室全体人员、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信息报告员队伍至少进行一次培训;加强辖区内群众应急知识宣教工作,编印、发放与公共安全知识有关的使用手册;针对季节性突发事件进行宣传和指引;每年举行2次以上的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在显眼位置建有宣传栏、悬挂横幅。

  (十一)应急平台

  综合应急平台基本建成,或者确定了建设方案,建设资金已经到位,目标达到共享、联动、协同,提高镇街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能力,并实现与上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

  (十二)风险隐患排查整改与督查

  深入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明确主体责任单位、责任人、主管部门,坚决落实风险隐患整改措施,遏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突出治理重大隐患,实现大事不出,小事少出的目标,避免发生重大以上突发事件;建立督查制度,针对风险隐患的基本情况、类型、具体内容、形成原因、确定依据、需整改具体内容、采取的防范措施等,定期对有关基层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实行督查,并进行考评。

  (十三) 物资保障

  将应急管理经费纳入镇街一级年度财政预算,加大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力度,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前储备必要资金;结合常发、易发的各类突发事件,建有装备库与应急物资储备库;结合实际情况,可与有关企业签订保障供给协议。

  (十四)区域联动

  与毗邻镇街建立区域应急联动机制,促进镇街之间工作相互交流、信息相互共享、应对突发事件相互支援、应急物资相互整合。

  二、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试点村(居)标准

  (一)机构设置

  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居)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有专人负责应急管理日常工作。

  (二)预案体系与演练

  拥有10个以上专项预案,其中至少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专项预案:防台风、防洪涝、失火事故处理、水电气事故处理、群体性事件处理、人员紧急疏散(集结);针对村(居)实际修订其他专项预案;收集已有预案并归档备案,每三年进行一次修订,定期组织预案培训,建立预案管理和培训制度;每年举行不少于2次应急演练,并完备演练方案和影视资料。

  (三)制度建设

  制定应急管理各项制度,主要包括办文、值守应急、信息报告、沟通协调、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制度。

  (四)值守应急与信息报送

  值守应急:设有值班室,配备相应的通讯工具,落实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实行每日值班台账制。

  信息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后按要求向上级及时、简明、准确报告,不得有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的情况。遇有敏感信息立即报告;重大情况、特殊时期每日向当地镇街总值班室上报稳定信息。

  (五)应急处置

  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事件态势,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标准向上级报告;根据实际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实施紧急救援;做好信息发布,及时有效地引导舆论;制定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图。

  (六)应急避护场所

  按照应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划定相应的应急避护场所,总面积不少于5千平方米,可以依据辖区内学校、广场、公园、体育设施、室内场馆、人防设施等公共场所进行划定,有明显的标识指引,并储备基本生活物资;应急避护场所启用时有专人负责引导。

  (七)队伍建设

  依托村(居)治安队、治保会等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动员群众,组建应急志愿者队伍及信息报告员队伍;各类队伍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得到落实。

  (八)科普宣教

  制定培训与宣传教育方案,每年对全村(居)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各成员及应急管理日常工作负责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信息报告员队伍至少进行一次培训;加强辖区内群众应急知识宣教工作,编印、发放与公共安全知识有关的使用手册;针对季节性突发事件进行宣传和指引;每年举行1次以上的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在显眼位置建有宣传栏、悬挂横幅。

  (九)风险隐患排查整改

  深入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针对风险隐患的基本情况、类型、具体内容、形成原因等因素,确定需整改的具体内容、采取的防范措施。并明确主体责任单位、责任人,坚决落实风险隐患整改措施,遏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突出治理重大隐患,实现大事不出,小事少出的目标,不发生2人以上死亡的突发事件。

  (十)物资保障

  加大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力度,结合常发、易发的各类突发事件,建有装备库与应急物资储备库。

  (十一)区域联动

  与毗邻村(居)建立区域应急联动机制,促进村(居)之间工作相互交流、信息相互共享、应对突发事件相互支援。

  三、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试点学校标准

  (一)机构设置

  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有专人负责应急管理日常工作。

  (二)预案体系与演练

  拥有10个以上专项预案,其中至少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专项预案:防台风、防洪涝、失火事故处理、水电气事故处理、食物中毒处理、群体性事件处理,人员紧急疏散(集结);针对学校实际修订其他专项预案;每年举行不少于2次应急演练,并完备演练方案和影视资料。

  (三)制度建设

  制定应急管理各项制度,主要包括办文、值守应急、信息报送、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制度。

  (四)值守应急与信息报告

  值守应急:设有值班室和视频监控室,配备相应的通讯工具,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落实人员24小时值班,实行每日值班台账制。

  信息报告:收集、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不得有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的情况。突发事件发生后按要求向主管部门及时、简明、准确报告有关情况;遇有敏感信息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重大情况、特殊时期每日向主管部门上报稳定信息。

  (五)应急处置

  信息报告迅速、畅通,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事件发生态势,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标准向上级报告;根据实际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实施紧急救援;做好信息发布,及时有效地引导舆论;制定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图。

  (六)应急避护场所

  按照应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划定相应的应急避护场所,总面积不少于1千平方米,可以依据学校内饭堂、图书馆、体育馆、球场等公共场所进行划定,有明显的标识指引,并储备基本生活物资;应急避护场所启用时有专人负责引导。

  (七)队伍建设

  依托学校保安及宿管等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动员教师,组建应急志愿者队伍及信息报告员队伍;各类队伍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得到落实。

  (八)科普宣教

  制定培训与宣传教育方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学校应为学生每学期至少安排5节应急知识课程;每年对学校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及应急管理日常工作负责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信息报告员队伍至少进行一次培训;加强校内所有人员应急知识宣教工作,编印、发放与公共安全知识有关的使用手册;针对季节性突发事件进行宣传和指引;每年举行1次以上的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在显眼位置建有宣传栏、悬挂横幅。

  (九)风险隐患排查整改 

  深入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针对风险隐患的基本情况、类型、具体内容、形成原因等因素,确定需整改具体内容、采取的防范措施。并明确主体责任单位、责任人,坚决落实风险隐患整改措施,遏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突出治理重大隐患,实现大事不出,小事少出的目标,不发生2人以上死亡的突发事件。

  (十)物资保障

  加大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力度,结合常发、易发的各类突发事件,建有装备库与应急物资储备库。

  (十一)区域联动

  与毗邻学校建立区域应急联动机制,促进学校之间工作相互交流、信息相互共享、应对突发事件相互支援。

  四、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试点医院标准

  (一)机构设置

  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由医院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有专人负责应急管理日常工作。

  (二)预案体系与演练

  拥有10个以上专项预案,其中至少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专项预案:防台风、防洪涝、失火事故处理、水电气事故处理、医疗事故处理、食物中毒事件处理、群体性事件处理、人员紧急疏散(集结);针对医院实际修订其他专项预案;每年举行不少于2次应急演练,并完备演练方案和影视资料。

  (三)制度建设

  制定应急管理各项制度,主要包括办文、值守应急、信息报送、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制度。

  (四)值守应急与信息报送

  值守应急:设有值班室和视频监控室,配备相应的通讯工具,落实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实行每日值班台账制。

  信息报送:收集、报送突发事件信息,不得有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的情况。突发事件发生后按要求向主管部门及时、简明、准确报告有关情况;遇有敏感信息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重大情况、特殊时期每日向主管部门上报稳定信息。

  (五)应急处置

  信息报告迅速、畅通,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事件发生态势,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标准向上级报告;根据实际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实施紧急救援;做好信息发布,及时有效地引导舆论;制定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图。

  (六)队伍建设

  依托医院工作人员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队伍;动员医院工作人员,组建应急志愿者队伍及信息报告员队伍;各类队伍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得到落实。

  (七)科普宣教

  制定培训与宣传教育方案,每年对医院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及应急管理日常工作负责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信息报告员队伍至少进行一次培训,每年举行一次以上的宣传咨询活动;加强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应急知识宣教工作,编印、发放与公共安全知识有关的使用手册;针对季节性突发事件进行宣传和指引;每年举行1次以上的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在显眼位置建有宣传栏、悬挂横幅。

  (八)风险隐患排查整改

  深入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针对风险隐患的基本情况、类型、具体内容、形成原因等因素,确定需整改具体内容、采取的防范措施。并明确主体责任单位、责任人,坚决落实风险隐患整改措施,遏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突出治理重大隐患,实现大事不出,小事少出的目标,不发生2人以上死亡的突发事件。

  (九)物资保障

  加大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力度,结合常发、易发的各类突发事件,建有装备库与应急物资储备库。

  (十)区域联动

  与毗邻医院建立区域应急联动机制,促进医院之间工作相互交流、信息相互共享、应对突发事件相互支援。

  五、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试点企业标准

  (一)机构设置

  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人担任副组长;有专人负责应急管理日常工作。

  (二)预案体系与演练

  拥有10个以上专项预案,其中至少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专项预案:防台风、防洪涝、失火事故处理、水电气事故处理、安全生产事故处理、食物中毒事件处理、群体性事件处理、人员紧急疏散(集结);针对企业实际修订其他专项预案;收集已有预案并归档备案,每三年进行一次修订,定期组织预案培训,建立预案管理和培训制度;每年举行不少于2次应急演练,并完备演练方案和影视资料。

  (三)制度建设

  制定应急管理各项制度,主要包括办文、值守应急、信息报送、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制度。

  (四)值守应急与信息报送

  值守应急:设有值班室和视频监控室,配备相应的通讯工具,落实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实行每日值班台账制。

  信息报送:收集、报送突发事件信息,不得有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的情况。突发事件发生后按要求向主管部门及时、简明、准备报告有关情况;遇有敏感信息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重大情况、特殊时期每日向主管部门上报稳定信息。

  (五)应急处置

  信息报告迅速、畅通,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事件发生态势,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标准向上级报告;根据实际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实施紧急救援;做好信息发布,及时有效地引导舆论;制定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图。

  (六)应急避护场所

  按照应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划定相应的应急避护场所,总面积不少于1千平方米,可以依据企业区内饭堂、公园、体育设施等公共场所进行划定,有明显的标识指引,并储备基本生活物资;应急避护场所启用时有专人负责引导。

  (七)队伍建设

  依托企业保安、员工等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动员企业员工,组建应急志愿者队伍及信息报告员队伍;各类队伍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得到落实。

  (八)科普宣教

  制定培训与宣传教育方案,每年对企业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及应急管理日常工作负责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信息报告员队伍至少进行一次培训;加强企业内部应急知识宣教工作,编印、发放与公共安全知识有关的使用手册;针对季节性突发事件进行宣传和指引;每年举行1次以上的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在显眼位置建有宣传栏、悬挂横幅。

  (九)风险隐患排查整改

  深入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针对风险隐患的基本情况、类型、具体内容、形成原因等因素,确定需整改具体内容、采取的防范措施。并明确主体责任单位、责任人,坚决落实风险隐患整改措施,遏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突出治理重大隐患,实现大事不出,小事少出的目标,不发生2人以上死亡的突发事件。

  (十)物资保障

  加大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力度,结合常发、易发的各类突发事件,建有装备库与应急物资储备库。

  (十一)区域联动

  与毗邻企业建立区域应急联动机制,促进企业之间工作相互交流、信息相互共享、应对突发事件相互支援。

  附件2

东莞市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试点工程建设名单

各片区选择一个镇街

 

城镇片

水乡片

沿海片

丘陵片

山区片

埔田片

南城街道

石碣镇

长安镇

寮步镇

塘厦镇

常平镇

  各镇街选择一个村居、一所学校、一所医院、一间企业

  

镇街

村居

学校

医院

企业

莞城

罗沙社区

莞城实验小学

莞城医院

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

石龙

林屋村

爱联学校

博爱医院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虎门

路东社区

虎门三中

虎门医院

豪门大饭店

东城

樟村社区

东城初级中学

东城医院

美维电路有限公司

万江

拔蛟窝社区

万江中心小学

万江医院

至诚涂料有限公司

南城

胜和社区

南城中学

南城医院

新科磁电厂

中堂

潢涌村

中堂中心小学

中堂医院

源祥涂料厂

望牛墩

官桥涌村

望牛墩中心小学

望牛墩医院

东莞佳和化工厂有限公司

麻涌

大步村

麻涌中心小学

麻涌医院

中成化工

石碣

桔洲村

石碣中心小学

石碣医院

东莞东聚电子电讯

制品有限公司

高埗

上江城村

高埗中心小学

高埗医院

东莞裕元制造厂

洪梅

尧均村

洪梅中学

洪梅医院

东莞万泰制衣厂

道滘

大岭丫村

济川中学

道滘医院

永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厚街

陈屋村

厚街中学

厚街医院

富盈酒店

沙田

阇西村

沙田中学

沙田医院

广东石东实业(集团)公司

长安

咸西社区

长安一小

长安医院

时力电子厂

寮步

石步村

香市中学

寮步医院

先锋电子有限公司

大岭山

新塘村

大岭山中学

大岭山医院

大宝化工制品有限公司

大朗

长富社区

求富路社区

大朗中心小学

大朗医院

大朗力克玩具厂

黄江

田美社区

黄江中学

黄江医院

恩智浦半导体有限公司

樟木头

樟洋社区

樟木头实验小学

樟木头医院

柏百顺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凤岗

雁田村

华侨中学

华侨医院

康佳电子有限公司

塘厦

莲湖社区

林村小学

塘厦医院

东莞华强三洋电子厂

谢岗

泰园社区

谢岗中心小学

谢岗医院

东莞市嘉鑫化工有限公司

清溪

浮岗村

清溪中学

清溪医院

天工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常平

板石村

常平中学高中部

常平医院

常平实业有限公司

桥头

桥头社区

桥头中心小学

桥头医院

东莞市新彩塑胶有限公司

横沥

新四村

横沥中心小学

横沥医院

艺峰涂料有限公司

东坑

塔岗村

东坑中学

东坑医院

东坑先益电子厂

企石

东山村

企石中学

企石医院

华通城实业有限公司

石排

李家坊村

石排中学

石排医院

乐域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茶山

京山村

茶山中心小学

茶山医院

东莞康达玩具(礼品)有限公司



附件:

相关附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