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一重大变革的内在逻辑,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东莞经济发展至今一个无可回避的必然选择。过去30年,一向扮演“世界工厂”角色的东莞,虽然产业规模庞大名头响亮,但是,在世界产业格局和价值链分配中,却只是一个位居链条末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要素“血拼”,以赚取一点可怜加工费的“小角色”。很多时候,东莞所赚取的微薄利润里,并不包含智力创造、知识产权和对市场要素重新进行配置整合的费用。这是一个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事实,更是一个残酷的市场分工,而要改变这个事实,就一定要改变东莞在世界产业格局中的财富创造方式,就一定要在简单的制造业方式之外,发展出更多更先进的知识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简而言之,就一定要以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崛起,来引领东莞产业的升级和变迁。
这种发展路径,也即《东莞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所说的“国际产业演进规律”。综观所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都曾经历过从农牧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的漫长转移过程。现代社会中,服务业已成为大多数经济体的主体和拉动增长的主要力量。联合国数据显示,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GDP一半都来自于服务业,发达国家甚至平均已达到70%以上,而东莞的这一数据不到40%,东莞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进程。东莞要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无论从目的还是手段上来看,服务业的大发展,都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战略性抉择。
然而,有必要看到,由于服务业本身所具有的产权清晰、高契约化、高附加值等特点,其对制度和文化环境有着相当严格的整体要求。从当前资源要素全球流动的发展格局看,它不仅表现出一种对于“地方性知识”的要求,更体现为一种与全球接轨的自由市场制度、行政文化、法治规则以及其后一系列严格统一的政策体系和逻辑标准等。只有这样,创新活动才能持续,市场交易才能正常进行,而产业部门和消费者的权益,也才能得到合理的激励与完善的保护。而如此严格的制度、文化要求,显然是和制造业等产业部门相对不敏感的状况形成较大差异的。
因此,必须承认,服务业的发展,虽然代表了东莞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经济体升级的方向,但是,对于究竟如何才能真正使服务业获得应有的发展速度与规模,从而使东莞发展顺利转换动力,显然还需要在制度与文化层面,做出更深刻的反思和更决绝的行动。(评论员 唐彬)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