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日报04月11日讯 “现在已经接了近20单婚礼,从本月中旬到6月都已排满期。”近日,高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敏正在招聘策划人员,因为婚庆旺季的到来让公司人员显得捉襟见肘。每年5月前后是婚庆市场旺季的开端,3月和4月是婚庆公司接单的高峰期。然而,业内人士指出,婚庆产业在东莞的发展相对缓慢,一些婚庆公司正通过模式创新掘金“甜蜜产业链”。
东莞婚庆市场到底是一座多大的金山?甜蜜经济的产业链和利益链可以有多大的延长距离?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不能只进行静态的分析。比如,从静态的角度看,东莞有许多外来的打工者,包括蓝领和白领,正是他们支撑起东莞人口平均年龄的低龄化,成为婚庆经济可能的消费者。问题在于,依照习俗,这些外来打工者极少有在东莞操办婚庆的,大部分是回到家乡操办婚事。不过,东莞本土青年由于富裕和时尚的原因,他们倒是可以构成婚庆经济的主要消费群体。而从当下看,许多公司操作东莞本土青年的婚庆活动,由于层次不高安排粗陋,也未能挖掘出更大消费力,更谈不到延长产业链和利益链了。因此,东莞甜蜜经济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一线城市来看,婚庆公司作为婚庆方案的提供者,能否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能否赢得利益空间,能否在市场上赢得竞争力,关键在于婚庆方案能否在依从当地习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文化因素,让文化因素成为主打牌和第一卖点。
与家庭自办婚庆相比,公司承办婚庆更具备专业化操盘能力,而这种专业化能力主要体现在专业人士操办时所着意添加的文化韵味。比如,某些公司提供的个性化方案,根据每一对新人相识、相爱过程,请编剧撰写故事情节,然后在婚礼上通过舞台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此的方案自然能满足当下结婚主要群体80后和90后追求时尚和个性的心理需求。
婚庆市场是甜蜜的产业,如果在婚庆公司提供的甜蜜套餐中添加了让人中意的文化“佐料”,无疑将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婚庆公司应当在文化品位上投入更大创新精力。(评论员 高剑)
相关稿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