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日报11月15日讯 昨日上午,国务院和省政府分别召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本报报道,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袁宝成参加了东莞分会场的会议。
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檀香山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发表了题为《携手并进 共创未来》的演讲。他指出,中国将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推动政府服务朝着更加规范有序、高效便民、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并加强自身投资环境建设,继续优化公共服务和管理,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公平、稳定、透明的投资环境。
市场经济发展至今,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过去30多年,中国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至今也很难说就已建立起了一套和市场经济完全相容的政经制度和行政管理模式。特别是,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政府管理形态,更是没有得以构建起来。不言而喻,现代政府就是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就是一个职能、权力、规模等都有着清晰而合理边界的政治概念,这个概念落实在行政现实中,就是一个有限政府的形态。但是,长期以来,基于历史文化和利益格局的羁绊,以管制、审批为特点的政府职能模式,依然深重地困扰着人们。可以这样说,不突破以往那种以行政审批制度为特色的陈旧管理模式,一个职能合理、权力受限、规模适度、服务行政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目标,就很难真正建立起来。
这是理解目前执政党自上而下,力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义之所在。事实上,此种理念,也是近年来广东和东莞不同层面清晰而坚定的共识。从省委书记汪洋法治广东的讲话,到市委书记刘志庚“政府要坚决退出不该管的领域”的表态,莫不遵循着这种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逻辑。然而,坦率地说,要彻底把政府的行政模式扭转过来,把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现代行政形态建立起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近乎泛滥”的行政审批制度不改革,这一目标和诉求,就很难得到真正落实。我们认为,刘志庚所说的“政府要坚决退出不该管的领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当前,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社会本身的发展,主要靠行政手段直接管理经济社会活动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经济分工和社会需求日趋复杂多样和不断变动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了。要想彻底把经济社会的创造力释放出来,把蕴藏在民间的活力激发出来,把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向更高形态,政府就一定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切实厘清政府职能和行为边界,“坚决退出不该管的领域”,而仅仅把属于自己本分的事情管理好。否则,“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想管,也什么都管不好,这,显然并非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之福。(唐彬)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