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日报08月08日讯 市卫生局《东莞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平价诊室工作指引(试行)》正式下发,按照要求,东莞将有40家公立医院设立平价诊室,基本覆盖了所有镇街公立医院以及市属公立医院。平价诊室主要面向困难群众患者,疾病诊疗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主。平价诊室主要使用基本药物,不使用进口药、高价药。市卫生局还要求,医院要派出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坐诊,提供服务不打折扣。
依照规定,公立医院的平价诊室服务于“困难群众患者”,而所谓的“困难群众患者”包括农村五保户、城市特困户、最低生活保障户、三级以上残疾人员、在校贫困学生、革命烈士直系困难亲属以及农村退伍复原特困军人等。就现实生活的观察而言,被列入清单的“困难群众患者”或者没有收入来源或者收入微薄,甚至连参加医保的可能性都不具备,对于这些极度贫困人群,设置平价诊室,以政府财政兜底的方式维系他们平等就医权,在当下无疑是必要的。
放眼其他先进国家,一个通例是,都对极度贫困群体采取政府兜底的方式保障他们的就医权。但财政兜底这部分资金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是补贴医院,直接投向医疗消费环节,还是直接投向医保缴费环节,为贫困群体购买医疗保险。欧美国家财政兜底的钱大部分用于为极度贫困群体购买医保,只有极少部分直接补贴医院。美国法律规定,虽有劳动能力但是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在职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没有医疗保险的离退休员工都由政府兜底为其购买医疗保险,联邦政府承担兜底的这一极度贫困群体约有1600多万人。而政府直接补贴医院的部分,只能用于弥补医院因救治紧急病人时,由于这些病人既没有医保、也没有收入支付医疗费用所形成的坏账。
为极度贫困群体购买医保的好处显而易见,在医疗消费环节,极度贫困群体的患者与其他群体的患者是完全平等的,他们所享受的医生服务和药品消费与其他群体患者是无差异的。而医疗消费环节的平等,维护了极度贫困群体患者的尊严,使社会不至于因为医生服务的区隔和药品消费的差异,生成就医权的社会歧视。
是设置平价诊室补贴医院,还是为特困群体购买医保,两者之间所具有的替代性,让财政兜底资金运行方向具备优化选择的可能。从短期看,在医保覆盖率尚有盲区情况下,东莞设立平价诊室,这是照顾特殊群体的一个惠民举措,但这一安排应当只是权宜之计,从长期看,政府兜底的财政资金投向医保领域,为极度贫困群体购买医保,才是提升社会平等、减低社会歧视的制度性安排。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