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时间网03月28日讯 我市出台党管人才“23条”,强调党委(党组)书记要带头抓人才工作,要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要及时废除、更新或修改不适应人才发展要求的政策,坚持人才投入优先保证。可以相信的是,东莞人才发展的春天将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而降临大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这是全球各类组织的共识。不过,在人才战略的制订上,则各门各派各有主张。像西方跨国公司,一类主张从社会上招聘成熟的人才,一类如宝洁则希望从校园招收刚毕业的大学生自我培养。持前一种观点的企业认为,成熟的人才成长期短,可以快进快用。持后一种观点的企业更愿意培养有着强烈企业使命感,带有深厚的企业文化烙印的领军人才。两种主张,并不矛盾,但作为一种组织战略,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还是招聘+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时下,高端人才已成稀缺资源,以东莞的条件,说招不到人绝对不现实,但说要招到北上广都招不到的人才,也需要再作努力,总之,招聘要保证高端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肯定还是有些难度。在引进高端人才的竞争中,东莞要多考虑人才的需要,做好人才的服务。独辟蹊径,打赢人才竞争战。
不过,要保持人才战的持久胜利,弥补人才资源的不足,东莞的人才战略也不可忽略对人才的培养和梯次安排。台湾企业家郭台铭曾经说过,台湾神庙前的那棵大树不仅是因为长的时间长才长得那么高的,她能长大,也是由基因决定的。引述郭台铭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要有信心自我培养人才,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或许还算不上大树,但假以时日,基因会帮助他们成长为时代巨人;二是要放开眼界,培养各类人才,给发展预留多样的可能性。像IT产业,曾经多么不起眼,可在比尔·盖茨等一代人的努力之下,一个改变人类生态的产业出现了。三是,人才培养要安排好层次和梯次,以此来保持人才生产的可持续性。
仅引进人才不生产人才,东莞将失去发展的主动权。有必要指出的是,无论采用哪种人才战略,活跃自主的城市文化都切不可缺少的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绝对不是听话且循规蹈矩的个体,东莞首先要学会看惯他们的做派,其次要适应他们的风格,并为之提供创新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如此,人才才可辈出。要做到这一点,东莞也需要再作努力。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