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夜雨。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东莞外贸企业的现实处境可以用这八个字来描述。在诸如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波动等常规外贸风险风头正劲之时,西方买家利用在全球外贸中的优势地位,使东莞外贸企业遭受的“非正常风险”大为增加。
有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信保东莞办事处在莞贴付的案件就高达24个。因外商恶意破产而拿不到货款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有迹象表明,欧美“破产潮”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东莞部分外贸企业在外贸活动中遇人不淑,看上去是一种偶发的非长期的事件。一直以来,国人都对欧美信用社会拥有极高的信心,对企业主的绅士风度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好汉都怕钱来磨,经济危机之下,西方社会难免会迎来泥沙俱下的时代。
东莞外贸企业所遭遇的非正常风险正日益扩大,同样找得到商业规律上的解释。做外贸,信息上的不对称相当明显,更不用说能适时地及时地了解到国外客商的资信变化了。加之,在国际贸易中,一些东莞企业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其抗风险的唯一保证在于国外客商的信用及良心,除此之外,东莞一些外贸企业打官司费钱打不起,不接单要命不敢不接,外贸生意变成了刀口上舔血的营生。
实际上,东莞外贸企业所遇到的这种恶劣的国际商业环境,也曾经使亚洲“四小龙”备受煎熬。但台湾一些产业还是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其主要思路就是进行产业链重组,变无数小企业对外各自接单为企业共同体对外,由一个大型的品牌企业接单,由联盟内的小企业分单生产。
产业链重组改变了“敌强我弱”的谈判地位,也终止了企业之间因争取订单而引发的价格战争,避免了西方买家分而治之的阴谋得逞。产业重组可由较大的企业挑头组成,联合同一产业内的多家企业参与。联盟内部制定共同的规则和分获订单的原则,保证公平公正,坚持一碗水端平,以此来避免虚假联盟和联盟分裂。
加入联盟的企业根据企业功能实行分工协作,一致对外,不仅可降低接单总成本,而且杜绝了价格战,自然就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所以,面临失控的外贸风险控制,还得以实力来阻止。产业链联盟的模式使市场要素组合发生了改变,合作创造了实力,终结了价格战,增加了与大客户直接接单的机会,提高了客户情报收集的能力,提高了企业毛利率,联盟让外贸保住了体面,也保住了利润。不过,有必要指出的是,要建成产业链联盟同志们真的还得努力。(评论员 李俊雄)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