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20150264关于解决城市有机固废循环处理用地问题的提案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1

   容:

随着国家推动森林城市的建设,各地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开展大规模的园林绿化建设,城市绿化覆盖率迅速上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也不断增加。以东莞市2014年为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4%,活立木蓄积累计达330万立方米。新建或改建公园33个,升级改造道路绿化102.8公里,新增绿化面积398公顷,人均绿地面积16.6平方米。东莞已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今年更加大力度深入落实的各项要求,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将建成发达的森林生态旅游体系。争取2020年,全市建成20个森林公园、20个湿地公园和200个森林家园。

大规模的绿化建设,不可避免产生大量的绿化垃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产生绿化垃圾约1000吨/年,其中20%混合于生活垃圾中,或填埋或焚烧,而剩下的80%被当地果农、园林公司简单堆放或者夜间焚烧。由此,给社会带来了以下问题:1、混合在生活垃圾当中的绿化垃圾给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场带来压力,增加成本;2、夜间焚烧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是造成PM2.5的重要污染源之一;3、简单堆放容易堵塞下水管道,造成城市内涝。

实际上,绿化垃圾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等,是优质的再生资源,目前已有生物科技企业利用其成熟的生物技术对绿化垃圾进行处理,实现循环利用。该技术是用好氧生物发酵、灭菌、腐熟、除臭等方式对绿化垃圾进行处理,转化为可回用城市绿化的种植基质植料,且新产品养分全面、肥效长,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促进植物生长,调节土壤酸碱度平衡植物需求,满足花木营养。这个技术可以将绿化垃圾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早在2012年开始,有企业意愿在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城市生态循环利用示范园”,利用该技术综合处理园区产生的绿化垃圾、餐厨垃圾、公厕粪便等可再生资源。该项目需要建设一个面积20亩的处置场地,建成后能够减少该区生活垃圾30%,同时给提供给园区十分优质的绿化养护肥料,减少600多万元的肥料费用。但由于城市规划上缺乏对这类项目用地的考虑,没有相关的土地政策支持,没有用地指标,导致该项目一直无法落地。

鉴于以上情况,为配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科学有效解决绿化垃圾处理问题,早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我们就城市绿化垃圾循环利用的用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专题研究,统筹规划,预留用地。

建议市城管局、市规划局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对此进行专题研究,并出台相应指导意见,在全市统筹规划层面上对这类环保项目给予明确支持,在规划调整、土地指标供应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各镇街、园区在此类项目选址建设过程中也需高度重视,预留好环卫垃圾处理用地,确保项目能够落实并发挥实际作用。

(二)、综合利用城市的“复合空间”。

如果难以在短期内完成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调整,建议近期在不违反相关规划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城市的“复合空间”来支持该环保项目的实施。深圳盐田区政府利用高速公路公交桥下的荒废路段,建成了一个餐厨垃圾处理和循环利用的示范基地。广深高速的东莞段达20多公里,占地约360亩,而高速桥底往往被闲置。建议我市城管局、交通运输局学习借鉴深圳的做法,结合东莞实际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并制定综合利用“复合空间”的具体管理办法,考虑综合利用此类“复合空间”,选取适宜路段用于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既有效解决了绿化垃圾处理问题,又集约利用了土地。


提出人  周世明

部门答复


尊敬的周世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城市有机固废循环处理用地问题的提案》(20150264号)已收悉。感谢您对东莞市环境及固废处理问题的关心,经我市城管、发改、规划、交通、国土等部门认真研究,现就提案所提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我市绿化垃圾综合处置工作

绿化垃圾是可循环利用的资源,绿化垃圾的综合治理是节能减排的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但是,由于我市城市建设经过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布局中可预留作为可再生资源利用处理的可选地块变得越来越少,再加上目前我市还没有专门开展对绿化垃圾综合处置的专项规划,因此造成该类项目建设选址工作比较被动。目前,市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下来将在市政府层面加强统筹规划,近期将对绿化养护产生绿化垃圾数量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并进一步组织各职能部门开展专题考察调研,结合个别有条件的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将进行小范围的绿化垃圾循环利用处理试点。待试点技术成熟后,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相关规划并逐步推广。

二、关于绿化垃圾治理的土地利用问题

对于提案中提出的“综合利用城市的‘复合空间’来支持该环保项目的建议。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在公路桥梁(含桥下空间)搭建设施或堆放物品,对公路桥梁造成安全隐患。由于上位法的限制,造成难以利用该类“复合空间”来容纳相关环保类项目。下来,对于绿化垃圾治理项目选址问题,我市城管部门将牵头会同有关单位,积极探索、加强调研,争取早日选取适宜地点用于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处置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