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4月1日讯 近日,《“东莞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印发。《方案》指出计划今年年底前东莞将建成园区、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33个,配备专业社工不少于662名,实现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据悉,“东莞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纳入了今年东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作为全市重点民生服务任务推进,对充实基层民政工作力量,提升兜底民生服务水平意义重大。
东莞实施“双百工程”具体措施有哪些?又将创建哪些特色?
东莞“双百工程”坚持四个高标准推进
高标准建立制度机制
东莞将充分发挥制度机制的规范引领作用,组织制定好工作流程、服务标准,使各个工作环节有章可循、相互衔接。接下来将组织制定人、财、物等要素和安全、服务质量等指标的管理办法,发挥好各个要素的最大效能,把指标体系管住管好;组织制定好各参与主体相互协同的联动机制,在市、镇两个层面建立“双百工程”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策支持与管理服务网络,明确各级职责,形成工作合力、组织保障合力。
高标准建好社工服务站(点)
“双百工程”社工站(点)是“双百工程”全部的核心和基点,在人员配置、场地建设、经费保障、制度体系、党建引领等方面,高标准建设好社工站(点),努力把社工站(点)建设成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硬措施,服务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温馨之家,展示民生领域新品牌,检验民政系统干部能力、作风新平台,平安东莞、平安社区建设融合站,党委政府惠民政策的宣传队。
高标准配备社工专业人才
高标准建设市督导中心,按照不低于15万元/人/年的标准聘请专业督导人员,分片区督导社工站,提升社工专业服务水平;按照省民政厅统一部署,参照公务员的招录程序,组织社工人才招聘,确保为社工站配备高水平社工;指导镇街聘用和管理社工,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落实职级薪酬待遇,稳定社工人才队伍。
高标准开展专业服务
目前,东莞困难群体数量还比较庞大,这些群体的需求迫切、需求多样,对社会服务工作期望高。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把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放在第一位,结合平安东莞建设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工作要求,把社工站打造成为落实党和政府爱民惠民政策、落细民政基层服务的一线阵地。要以社工站(点)为平台,推进“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进一步调动各方资源,为各类困难群众、特殊群体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用扎实的专业服务和良好的工作成效赢得党和人民群众认可。
东莞“双百工程”将打造三大特色
民生服务实现“一站通办”
“双百工程”作为落实落细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兜底民生服务项目,建设社工站(点),统筹整合民政、妇联、残联的资源阵地、服务对象、人员经费以及服务事项等,推动兜底民生服务向系统化、综合化、集约化转变。一方面,社工站统筹经办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事务等工作,不断充实社工站民生服务事项,推动民生服务“一站通办”。另一方面,通过片区建设社工点,将社工派驻到社工点,深入村居,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为民生服务全程跟办提供工作基础。
兜底对象识别做到“一个不落”
“双百工程”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主动求助和主动发现的服务对象排查机制。一方面,通过利用12345、110、12355、12338等热线被大众熟知的优势,建立与各镇(街道)社工站服务热线转介制度,扩大兜底服务对象的求助渠道,提高主动求助的便捷度。另一方面,通过将社工派驻到社工点,最大限度覆盖村(社区)。驻点社工通过深入村居、走访排查,主动发现服务对象;联动网格管理员、城市管理员,开展常态化走访排查,不断完善主动排查机制,确保兜底对象排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民生保障实现“一兜到底”
“双百工程”通过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解决基层民政工作力量不足,提升兜底民生服务水平,主要体现为:服务有清单、人员有技术、工作有机制。一方面社工作为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运用专业技能,按照既定的服务清单开展信息核查、入户探访、落实民生政策保障、链接社会资源、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等,能迅速跟群众“搞好关系、聚起人气、摸清情况、找准方向”,成为群众的知心人,精准掌握群众的实际需求,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推动民生服务从“兜得住”向“兜得好”转变。另一方面,“双百工程”实行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一户一档”建档造册,根据具体需求制定“一人一案”专项服务计划,从“服务建档”到“服务结案”实行全过程跟踪问效,确保服务跟进不间断,民生保障“一兜到底”。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