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ico
ico
关于东莞市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2025-01-24 11:48:24  来源: 东莞市司法局
【字体:

  2024年,东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对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各项目标任务,以高水平法治政府建设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法治广东建设考评获优秀等次。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东莞市委、市政府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改革部署与法治东莞建设一体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党组会议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实施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中长期工作方案,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阵地市、镇(街道)全覆盖。通过新媒体和法治教育基地等开展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社会宣传活动共计194场;通过东莞日报、微信、微博等全媒体平台刊发稿件近1500篇,总阅读量超1850万。部署《东莞市2024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布置23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要求、责任单位、完成时间。聚焦民生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发布《东莞市2024年法治建设十件实事工作方案》。

  (二)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严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制定《东莞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明确我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共计64项具体职责。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研究审议立法计划、涉外法治等法治事项18次共29项。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法治政府建设相关议题28次共45项。印发《东莞市深入贯彻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组织镇(街道)、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

  (三)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强化考评综合督察,对上年度法治东莞建设考评后三位镇(街道)开展实地督察。积极参与全国第三批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创建。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调研督察。开展职权下放重放轻管问题专项整治,开展涉企乱罚款问题专项督察,依法处理经营主体投诉581宗。开展市政府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活动,废止不符合法治化营商环境发展要求的文件43份。成立全国首家地级市涉外法治研究会,省内率先设立“外商企业司法服务站”,组织开展“商务法律服务月”等活动。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政府依法履职能力稳步提升。常态化推进行政权力事项标准化、规范化,在广东省政务服务网公布权责清单8227项。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国际科创制造强市的实施意见》,聚焦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提升政府服务效能,规范政府审批和监管流程。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强化与深圳、广州联动发展,新增跨市通办事项2653个,联合深惠制定深圳都市圈三年行动方案,建立深圳都市圈联席会议制度。

  (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落地国务院15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审前服务+退休一件事”等改革成为全国、全省典型。实施社会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一张图”改革,全流程压减项目落地审批时限共84个工作日。“莞家代办”覆盖至社会投资项目,开工时间平均提前40天。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证照“一网通办”改革,累计为6.8万户经营主体提供改革便利。优化登记注册智能导办服务,实现93个事项“视频办”,全省率先出台电子化登记业务营业执照缴回规定。市镇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审前服务全覆盖,群众等候时间缩减31.88%。12345热线诉求解决率提升至92%,运行质量居全国地级市第四。

  (三)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东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东莞市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2024年行动方案》,滨海湾新区获批省营商环境改革首批试点,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制定《关于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信用服务实体经济的实施方案》,推动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信用修复服务流程,累计为市场主体完成信用修复15201宗。

  三、深化依法行政制度建设,不断提升行政决策质量

  (一)推进高质量立法。优化立法工作机制,发挥立法基层联系点和立法咨询专家作用,增强政府立法与人大立法协同性。聚焦社会治理和民生领域,加快重点领域立法供给,制定《东莞市扬尘污染防治规定》、《东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管理办法》2部政府规章,提请人大审议《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东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条例》等3部地方性法规。首次与深圳市就茅洲河流域保护开展协同立法,并出台《东莞市茅洲河流域保护条例立法工作方案》,现阶段已形成立法草案初稿。

  (二)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全面执行《东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一体规范各市直部门、各镇(街道)重大行政决策,开展决策全流程管理,将“东莞市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等事项纳入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全年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1471份,为重大项目落地、城中村改造、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把好法律关。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修订《东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印发《东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清单》、《东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制度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我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全年围绕市政府重点工作,出台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101份,完成143件园区、镇(街道)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向省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报备市政府规范性文件10件。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一)健全行政执法机制。制定《东莞市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工作方案》,加强人才、经费、装备等保障,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整体推进执法质量提升。出台《东莞市2024年度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方案》,搭建市镇两级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全年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142次,评查案卷3541宗。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粤执法”平台使用覆盖率为95.95%,全省排名第二。

  (二)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制定《东莞市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业务培训计划》,组织市直部门开展镇(街道)综合执法培训23场次,累计培训人数达3800余人次,编印行政执法典型案例65个。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培训”专栏,设置课程36门,累计近1200人次在东莞市干部培训网络学院进行了专题培训,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和综合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召开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推进会,总结工作,推广经验做法。

  (三)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针对危险化学品和工贸行业的重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10519次,对涉重大事故隐患等典型违法行为处罚1215宗。深入开展“净网行动”,强力打击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网络诈骗等乱象,破获一批网络违法犯罪案件。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监督管理工作,完成食品抽检4.91万批次、食用农产品快检116.13万批次。强化生态环境领域执法,查处违法案件337宗。

  五、健全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全年新收案件6048件,办结案件5478件,同比增长68.05%,通过调解和解结案1217件,一大批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推行“一案一函”纠错监督机制,发出行政复议建议书31份、提醒函16份、抄告函12份。畅通涉企绿色通道,对于涉企案件实行“容缺受理、事后补充”机制,除重大疑难案件外,主要材料齐全的实行“当日受理”,今年以来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办理案件共计846宗。

  (二)健全多元调解工作格局。优化升级“莞邑调解”平台,发挥东莞市调解协会作用,进一步整合全市调解资源,壮大调解组织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机制,推进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共计2.65万次,成功调处纠纷5.65万宗,涉案标的额7.11亿元。万江街道与南城法庭创新诉调对接机制,获得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肯定和推广。

  (三)基层依法治理基础进一步夯实。完善镇(街道)、村(社区)应急处置组织体系,修订《东莞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164场,提高基层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全面完成市镇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建设,大幅提升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效率。深化“驻所调解”,制定非警务矛盾纠纷15大领域84项常见处置事项权责清单。深入推进村(社区)“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累计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1.48万件次,开展各类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共计135场次,组织学法讲座311场次。

  六、持续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充分发挥各类监督作用。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273件、政协提案343件,按时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全市审计机关完成审计(调查)项目45个,提出审计建议162条,促进健全完善规章制度70项。全市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3744件,办结案件3407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行政检察监督案件229件,行政公益诉讼立案299件。

  (二)加强和规范政府督查。全面落实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梳理规范基层材料上报范围,优化镇(街道)征求部门意见流程,实现全市性大会压减5%,市级公文量压减5.8%,督查事项压减17.3%,镇(街道)直通车解决控规调整、资金调拨等一批难题,切实帮助基层松绑减压、轻装上阵。强化“互联网+督查”线索核查,今年共收办线索535条。

  (三)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的通知》等文件,推动全市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常态化抽查情况通报制度,建立监管台账和问题清单,加大信息公开考核督办。全年印发政府公报14期,政策解读157篇,答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30宗,集约整合政务新媒体账号192个。政务公开、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工作获全省考评优秀等次。

  同时,我市法治政府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性、协同性需要加力,全面践行依法行政的意识、观念还需强化。2025年,东莞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坚持将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奋力开创法治政府建设新局面。一是高标准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加快推进《东莞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进一步推动各部门、各镇(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均衡、协调发展。二是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执行《东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意识,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大力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三是努力夯实法治工作基础。加快基层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合法性审查队伍能力,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大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力度,切实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共东莞市委  东莞市人民政府

2025年1月24日           



附件:

相关附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