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时间网10月12日讯,8个重点课题,形成了8份高质量的调研主报告,51份调研子报告,重点梳理了70多个问题——刚刚过去的两个多月,东莞掀起了这座城市近年来规格最高、领域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调研行动。
这是东莞在“要素动能”逐步弱化、“产业现状”大而不强、“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公共服务”亟需完善情境下的一次自我审视与突破。
面对发展重任,东莞以怎样的思维、什么样的方式、多大的力度去找准问题、理清方向、开创新局?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处,这道命题显得重大而紧迫。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要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汇聚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深化共识,凝心聚力,为我市在新的征程上率先破题。”市委书记吕业升在7月27日召开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调研动员部署会议上发出铿锵之音。
“进一步凝聚共识,聚各方之智找准突出问题,理清破解思路和对策,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开创工作新局面。”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在会上作了动员。
这些声音汇聚到一起,向全社会发出了清晰、一致而有力的城市宣言:东莞以调研开路,致力通过一场规模空前的大调研,谋划、确立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营商环境、园区统筹、集约发展、公共服务、开放型经济、金融创新、均衡发展、城市品质……由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的8大重点课题,每个课题都关系着群众生活,影响着东莞发展,决定着城市未来。大调研,发端于城市的“顶层设计”,顺应了大势与民心。正源于此,关于大调研的每则消息、每项成果、每个声音,都牵动着这座城市每个人的心。
此次大调研,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每项课题均由市领导牵头,各部门各镇街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凝聚了“东莞力量”。大调研取得了丰硕成果,让这座城市摸清了家底、找准了问题、理清了方向、凝聚了力量。
吕业升指出,要以省委胡春华书记对东莞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凝聚破解发展难题的强大力量,巩固和扩大调研成果,以大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和落地生根,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试验工作。
或许,从更远的时空维度、更大的战略维度和更真的务实维度来审视,这次在新常态下找准问题、理清方向、凝聚力量的大调研,势必对东莞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巨大、深远的影响。
谋事之基
这次大调研,最大限度凝聚了“东莞力量”,汇聚了“东莞智慧”,提出了“东莞方案”。
纵观东莞发展历程,“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城三创五争先”、“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实现高水平崛起”等各个时期的战略举措,无不是在一次次的深入调研中摸清情况、汇聚智慧、明确路径、破解难题的重要成果。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也是东莞发展的“法宝”。
今天的东莞,如何研究、明确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之路,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
“要通过大调研,找准制约发展的症结。”在7月27日召开的全市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调研动员部署会议上,这座城市的决策者发出了铿锵之音。
一场为期两个多月的东莞大调研行动,随之拉开序幕。
这次大调研自发起之日起,其影响之大、规格之高、意义之深,被多家媒体报道反复提及。
此次大调研,8个重点课题每项课题均由市领导牵头,1个部门为牵头单位、若干部门为协助单位,各部门各镇街结合实际开展调研。大调研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用4天时间听取了调研情况汇报。9月23日-10月9日,我市又召开多次市委常委(扩大)会议,逐个听取8大重点课题调研成果汇报,审议重点事项,明确工作重点。
这次大调研最大限度汇聚了“东莞力量”,凝聚了“东莞智慧”,提出了“东莞方案”。
8份高质量的调研主报告、51份调研子报告、重点梳理了70多个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破解难题的举措和出台重大政策文件的建议,形成了数百万字文字材料……一份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凝聚了东莞全市上下的聪明才智和心血汗水,展现出了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饱含着对东莞这片土地的拳拳之心和家园情怀,让人感动。
这次大调研,东莞完成了在“要素动能”逐步弱化、“产业现状”大而不强、“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公共服务”亟需完善情境下的一次自我审视与突破。
这次大调研,为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奏响了时代强音。也正是这一次的务实举措、前瞻引领,势必将东莞带入到一个全新发展局面。
求实之举
这次大调研,摸清了家底、找准了问题、理清了方向、凝聚了力量。
传统要素驱动逐步减弱的路径困境;制造业大市而不是强市的产业困境;在规划建设管理方面水平相对落后的城市发展困境;环境治理欠账和公共服务短板亟需补齐的治理困境……
大调研敢于查找问题,直面问题,勇于对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梳理,让东莞进一步找到了突围的路径举措,也为未来“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打下了基础。
这次大调研,让全市上下认识到,把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价值追求,既是中央和省委的殷切希望,也是东莞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大调研切实增强了全市上下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紧迫感。
这次大调研,也让各级各部门对东莞接下来的发展追求和目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比如关于向“万亿GDP俱乐部”迈进这一目标,东莞将不盲目追求经济规模,但在经济转型、结构优化基础上的万亿目标,是全市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在万亿平台上东莞将会有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
纵观8大重点课题形成8份高质量的调研主报告,个个直指东莞“痛点”,提出了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全市勾勒出了一个富有朝气、充满活力、令人期待的新东莞形象。
——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提出着眼优化“四个环境”、着力出台“四大清单”、着手突破“四件实事”;
——统筹园区发展方面,提出要实施“强心展翅”战略,形成中心强核带动、东西两翼齐飞,“湖”“海”“山”共一体的发展蓝图;
——提高集约发展水平方面,提出了配置支持科技创新的新供给,大规模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对存量的优势企业实施“倍增计划”;
——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方面,提出了水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和推动金融开放创新方面,提出了有系统的规划、有政府的财政支持、有社会资本参与、有市场主体投资运营及管理、有项目投资回报的综合回报模式的“五个有”要求;
——推动加工贸易创新转型和深化产业国际合作,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方面,提出了建立自主性更强的开放型经济和国际化水平更高的开放格局,重塑发展新优势和新动力;
——加大统筹发展力度,促进全市均衡发展方面,提出了促进次发达镇加快发展,镇统筹村实现联动发展,加大民生支持力度,重构基层治理机制等对策措施;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质方面,提出了统筹整合交通管理、开展“三旧”改造、强化“两违”整治、推进美丽幸福村居建设为四大抓手。
“通过这次大调研,进一步摸清了东莞面临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凝聚了更高水平发展的思想共识、进一步把准了东莞发展的总体方向、进一步找到了东莞突围的路径举措。”吕业升、梁维东充分肯定大调研的重大价值。可以说,通过大调研,东莞摸清了家底、找准了问题、理清了方向、凝聚了力量,为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成事之道
以大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和落地生根,不断推动东莞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历时两个多月的大调研,形成了8份高质量的调研主报告和51份调研子报告。这些报告以新的思维、新的举措、新的要求初步回答了东莞今后走什么路径、怎样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时代命题,为这座城市新的发展,初步构建起了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框架、制度和体系。
然而,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是一种手段,根本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以大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和落地生根,不断推动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在10月9日召开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调研总结会议上,吕业升强调,要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具体思路、实质举措,体现在社会进步、经济转型、群众受益上。
梁维东指出,大调研的成果,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海量的成果信息,我们绝不能把这些成果往书柜一搁就了事,必须认认真真把调研成果转化利用好,切实推进工作发展。
大调研阶段性任务已完成,破解难题的帷幕已经开启,新的发展愿景令人期待。
如何巩固大调研成果?吕业升指出,要有对历史负责、对东莞发展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担当意识,大胆革除落后观念,改变惯性思维,打破路径依赖,以扎实细致的工作切实解决历史积弊和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切身利益问题;
要勇于攻坚克难。百上加斤易,千上加两难。东莞要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各项工作难度不小、挑战很大。任务越是急难险重,越要闯关夺隘;
要确保惠民实效。把大调研的成果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变化,干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成果,以良好的工作成效回应群众期盼、赢得群众支持。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