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三互”大通关建设和“网上海关”模式,探索与海外机场对接的保税物流模式,加快出口复进口模式等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是东莞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中,改革投资贸易服务机制的具体举措。
1月12日,由中央、省、市近10家媒体组成的采访小组在东莞海关进行了座谈,并实地采访了华坚集团、绿洲鞋业等公司,调研东莞推动贸易便利化建设情况。
记者在调研中看到,为将海关的服务效能更多地传递给企业,东莞海关部门针对企业需求,量身定做出不同的运作模式,将简政放权的理念融入到业务监管服务中去,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一、“互联网+e通关”提升监管服务效能
深耕东莞厚街镇10多年的东莞绿洲鞋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大型台资制鞋企业,拥有员工9000多人。将近年关,该公司的车间外几台货柜车正等待装货完成,将要奔赴码头,车间内一片繁忙。
对于像绿洲鞋业这样的出口企业来说,通关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作效率。不过,绿洲鞋业的关务室经理万丽对这一贸易便利化利好有直观感受。万丽告诉记者,改革之后,该企业的报关人员和交通成本可大幅减少,一年可省下90万元。更为重要的是效率的提高。万丽说,过去办理一次业务,跑下来要一天,如果资料不全或有什么问题,还得来回跑几天。
东莞华宝鞋业的关务人员给记者现场演示了“互联网+e通关”的海关网上交互平台。通过平台,企业可利用PC或移动终端办理除电子口岸预录入以外的其他各项海关业务,以远程视频、音频、电子文件传输等多种方式办理,不仅取代目前企业需要到现场海关办公场所的“面对面”模式,而且便捷实现了关企各方沟通磋商的“一对一”或“一对多”。
“互联网+e通关”是黄埔海关2016年重点改革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该关落实国务院“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的切实举措。除了在审单领域外,目前黄埔海关还在保税监管、税收征管、行政审批等另外3个领域共60项业务实现了网上办理。
以审单为例,改革前从海关挂起通知到企业递交资料通常要至少一天的时间,如果需要办理价格质疑磋商手续,至少又要一天。改革后通关手续可以网上办理,企业通过互联网向海关递交报关单随附资料,双方在网上对报关单进行操作确认,平均每票报关单节省近40页纸质资料,不仅免去了企业来回奔波,审核效率也有了显著提高。
记者在东莞海关看到,该关的办事窗口显得格外“冷清”。据东莞海关副关长宣飞透露,2016年东莞海关通过“互联网+e通关”平台共办理各类保税监管递单派单业务43万余票,按照企业每票往来海关1.5次的频率,每次人力及交通成本50元计算,仅此一项,即为企业节省成本32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企业少跑腿”的目标。
二、推进保税监管集中审核作业改革
加工贸易历来是东莞海关监管业务的重点,随着世界产业格局的调整和全球市场的低迷,其在外贸中的占比以及增速双双出现下降。在此形势下,2015年底,黄埔海关对保税监管内勤审核的作业模式、流程、方法进行创新优化,成立了保税监管集中审核作业中心,下设三个作业点,其中一个设立在东莞海关。
“我们梳理整合了66项海关业务,全部集中在办事大厅一个窗口办理。”东莞海关副关长辛杨告诉记者,“这66项业务中有20项是即时办结,当场出单,其余的46项不能当场办结的,我们会打印一份受理回执给到企业,上面会标明具体出单时间、出单窗口等信息,告诉企业什么时候可以办结,企业无需一直在现场等。”
据东莞海关数据显示,该中心设立之后,海关平均作业时间由4小时缩短至3~5分钟,全年为企业节省约3.5万小时,节省成本1.6亿元;超90%的手册设立变更业务可全程网上办结,企业可以7×24小时随时上传资料,足不出户便可办理业务,随附单证的无纸化让企业通关成本降低40%。
“例如,企业反映之前办理加工贸易货物内销征税,从内销征税联系单审批到报关单放行需审核5个环节,有时得跑海关业务现场3次以上。”辛杨告诉记者。现在内销征税联系单及内销报关单只需在本地上传申报电子数据及随附单证,根据系统反馈结果就近到海关现场领取纸质缴款书后就可以到银行进行税款缴纳了,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三、助力东莞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
为助推东莞抢抓“一带一路”机遇,东莞海关全力支持中俄贸易产业园区建设,力争把东莞石龙打造成为广东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海铁联运国际货运枢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东莞石龙国际铁路物流中心运营成绩喜人。2016年全年,东莞海关共监管验放国际货运班列135列次,标准箱9212箱,货运量6.1万吨,货值人民币2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42%、36.39%、55.65%和72.74%。
目前,东莞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已顺利开通粤新欧、粤满俄、粤蒙俄、中韩快线等4条国际专列。为了更好地服务专列,针对石龙口岸的实际情况,东莞海关设立国际专列海关服务专窗,根据企业需求和货运班列变化动态调整验放频率,实施“每周五次外验+预约通关”工作模式,查验关员“上门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办理通关手续,确保专列货物“当日验放”。同时,为推动粤蒙俄国际专列大通道建设,黄埔海关与满洲里海关等口岸海关建立了联系配合长效机制,细化跨关区通关、转关的操作流程,进一步简化海关手续,便利企业运作。
2015年11月13日,东莞海关完成首票“一带一路”水铁联运过境监管业务,货物由台湾经虎门港中外运码头,转至东莞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运往乌兹别克斯坦,标志着东莞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与虎门港联手搭建的“一带一路”水铁联运过境大通道顺利开通。此举也更加凸显和巩固了东莞石龙衔接“一带一路”的“枢纽”和“桥头堡”地位。
四、数据扫描为企业节省成本3200余万元
2016年,东莞海关通过“互联网+e通关”平台共办理各类保税监管递单派单业务43万余票,按照企业每票来往海关1.5次的频率,每次人力及交通成本50元计算,仅此一项,即为企业节省成本3200余万元。
五、东莞石龙国际铁路物流中心成绩喜人
2016年全年,东莞海关共监管验放国际货运班列135列次,标准箱9212箱,货运量6.1万吨,货值人民币2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42%、36.39%、55.65%和72.74%。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