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樟木头镇官仓社区三家巷蜿蜒的麻石巷道深处,一座古朴的民宅静静立于角落。这里曾是东江纵队的一个地下情报站。它经历了七次日军飞机的轰炸,见证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抗战故事。
推开老宅里屋的门,掀开楼梯下半掩的木板,一个通向地下的入口豁然展现。沿狭窄阶梯而下,不足九平方米的空间,正是当年情报人员接收与传递各级情报任务的秘密据点。
官仓三家巷地形错综复杂,巷道迂回。蔡双喜兄弟的祖屋外围有一圈围墙与茂密果树遮蔽,加上拥有罕见的地下室,为情报工作提供绝佳的隐蔽条件。抗日战争期间,东江纵队在此设立地下电台情报站。蔡双喜兄弟冒着生命危险,与游击队员同吃同住,全力掩护抗日行动,协助开展情报工作。
蔡双喜后人蔡伟明:蔡双喜,我的阿公和他兄弟,用地下室作为情报收集和电报站,在这里得到充分的掩护。
樟木头因其交通便利,坐拥广九铁路火车站,于是成为日军重要的军事据点。大量日军部队在此驻扎,观音山脚下建有炮楼碉堡,石马一带设有指挥部,周边还建有各类生活设施。
东江纵队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情报收集。游击队员常在铁路沿线记录日军军火、人员运输情况,在指挥部附近侦察部队调动与部署,摸清日军动向与作战特点,再通过这座地下电台将信息传出,为组织反抗提供关键依据。
蔡双喜后人蔡伟明:这个情报站距离日本人在养贤学校的指挥部很近,也离观音山脚下的炮楼很近,当时游击队就扮成平民在周边活动,利用我们祖屋收集、发电报,相当于是一个集散地。
后来,日军情报部门侦测到官仓一带有电报信号,始终无法确定具体位置,于是对官仓先后展开七次轰炸,导致大量房屋遭到破坏,蔡殷宝庄园更被炸成废墟,至今只余残垣断壁。
蔡双喜后人蔡伟明:连续7次炸一个地方,包括祖屋地下室旁边10米都炸得很严重,蔡氏祠堂也有波及,炸得比较严重的就是蔡殷宝庄园,上千平方的房子被炸得只剩下墙脚。
1946年6月,东江纵队大部队北撤,官仓地下情报站人员放弃追随大部队,毅然留下继续坚持革命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仓地下电台遗址得以完好保存下来。尽管抗战的烽火早已远去,革命先烈们英勇斗争的故事,依然在这片土地久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