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一场以“探索AI当‘雷池’遇见星空——少儿科幻中的‘传统基因’新表达”为主题的创作分享会在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举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协理事,广东省作协理事,“中国作家第一村”驻村作家马传思携《雷池渔歌》,与现场嘉宾及读者共同探讨科幻文学如何赋能传统文化,以及少儿科幻创作的新趋势。
《雷池渔歌》由四篇以江南水乡为背景的科幻小说组成,讲述了四位少年在历史、现代与未来的交织中展开的奇妙冒险。作品通过“龙”“鲛人”“渔歌”等传统元素的科幻化重构,展现了少年们在探寻亲情、体悟乡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的故事。马传思解析了地域文化与科幻叙事的双向影响,强调科幻作品不仅是想象力的延伸,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活动邀请科幻活动策划人、科幻成长基金理事长兼发起人马国宾,科幻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委员三丰等嘉宾,围绕“传统文化与未来想象的融合”展开对话,剖析少儿科幻如何通过故事传递知识、塑造价值观。现场读者积极参与互动,就科幻文学的教育意义、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本次分享会通过作家分享、嘉宾对话、读者交流、互动体验等形式,多维度探讨少儿科幻的创新路径,不仅为文学创作提供新思路,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热爱传统文化、勇于探索未来的种子,助力他们在科技时代坚守文化根脉,同时拥抱无限可能的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