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官仓社区邀请市非遗项目传承人蔡运娇进社区,手把手教社区儿童制作艾粄,让孩子们零距离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现场,蔡运娇与社区妇女一起带领社区儿童从搓粉团开始制作艾粄,捏艾粄、包馅料、压模具等每一个步骤孩子们都认真学习,有模有样。
对,这样捏过去,这个手按在里面,对。
市非遗项目传承人 蔡运娇:暑假来教他们做传统的美食艾粄,因为现在小朋友都是去买来吃的,没有传统的做法,今天他们(社区)就叫我来教他们(小朋友)做传统的,就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要忘记了艾粄是怎么来做的,用什么来做的,现在连小朋友都要教他会。
客家地区流传着一句民俗:“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又叫清明粄,散发着浓浓艾叶香,具有祛湿、暖胃等功效,是客家的特色小吃,深受客家人欢迎。每逢清明节前后,是艾草长得最鲜嫩的时期,客家人就会出外采摘艾草,与糯米粉一起制成艾粄,馅料可根据个人口味,放入花生仁、芝麻、白沙糖。
看似简单的艾粄,考验的不仅是手艺、更多的是耐心。官仓社区的学生族通过此次传统文化进社区,与客家传统文化零距离接触,深入体验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市非遗项目传承人 蔡运娇:客家的很多美食,都是到各个社区去教他们做,不要忘记了以前那些传统,客家人的美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