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大朗便迎来荔熟蝉鸣的季节。此时除了盛产新鲜可口的荔枝外,“焙荔枝干”这一传统技艺更是大朗人的拿手好戏。值得一提的是,“焙荔枝干”工艺已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选材用料大有讲究
近日,记者走进大朗镇水平村的一家荔枝干加工场。刚一踏进工场大门,香浓的荔枝干气味便伴随着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在空气中肆意弥漫。炉上正在烘焙荔枝,炭火在鼓风机的协助下烧得正旺。陈浩强师承东莞市市级非遗项目烘焙荔枝干代表性传承人叶茂水,多年来他潜心学习荔枝干烘焙技艺,一心致力于传承与发扬这项传统技艺。别看荔枝干成品干巴巴、其貌不扬,从选材用料,到烘焙工艺,其中学问还真不少。


三道工序 铸就美味传奇
陈浩强告诉记者,他采用的是人工焙制的方法。整个烘焙过程长达72小时,需要有人全程守候,精准控温,交替晾焙。经过“落生”“回炉”“温果”三道工序,这份独特的美味才得以诞生。



五斤鲜果焙成一斤干果
历经大约一周的烘焙,五斤鲜果焙成一斤干果,再经由挑选分拣,装箱储藏,这份夏日的香甜得以延续至全年。烘干后的荔枝不仅有了与新鲜荔枝截然不同的口感,还多了滋补的功效。它既可以当作零食直接食用,也经常被用来煲汤,是走亲访友的送礼佳品,更是离家的游子心心念念的家乡味。

相关附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 相关新闻



